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融合之路
財務要及時掌握業務信息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財務部副部長董建紅認為,財務業務一體化很符合現代企業發展需求。在企業管理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的現代,企業對財務核算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尤其是財務分析所需的信息,在支撐企業決策時需要更規范、更準確。
這些財務信息來自于業務。“如果沒有業務的支持,財務的信息往往是事后信息,其對事中的信息反饋比較少。因此,從目前看,我們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在業務發生的時候,財務能否很快獲得信息,并及時進行更新。”董建紅說。
財務和業務的一體化,指的就是業務發生的時候,業務能夠及時反饋給財務信息流。董建紅用物流做了舉例,她說,物品流到哪里,價值應該有所反映,且所反映的信息應該及時在財務上顯示出來,這樣財務報表才能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才能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更好的依據。
“對于貿易型企業來說,若現在采購物資,采購了哪些東西、這些物資現在在哪里、狀況如何、物權是否已交貨、驗收多少,財務要及時掌握。假如采購了一千件物資,驗收是否合理?財務是通過存貨來核算的,那么這些存貨是否到位了?如果沒有信息顯示到位,那這個存貨是在供貨商手里還是在倉庫?倉庫是否有人接管?這些都需要財務去及時了解業務動態。如果財務信息能很快地反饋這些動態,就能夠給內部控制決策提供依據。”董建紅說,一些企業遇到鋼貿合同詐騙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財務業務信息沒有很好地對接。
這在制造業方面表現得就更明顯了。對于一臺設備,物流商的哪些材料到位了、哪些沒有到位,財務核算應該準確反映到底消耗了多少材料,而不是到最后再倒推。
近幾年,各企業都在強調業務和財務的融合問題,很多企業都在上ERP,希望通過信息化及時反映業務信息,將業務信息及時傳遞到財務上,使得財務信息能更準確地反映業務。“業務信息在很多方面不是標準化的,比如在計量上大多只是數量,只有財務上賦予其價格,這些才會成為價值流。價值流比較容易處理,可以為經營者做決策提供更精確的信息。”
事前算贏將預算做好
相對于以前的財務在事中、事后對業務進行反映,預算管理則從另一個角度———事前的角度看業務。
事前算贏制度是董建紅所在企業采用的有效管理手段。“現在我們接到訂單后,對于到底應不應該做,需要財務事前做出預算,尤其是在接到大型工程和大型設備的訂單后。”董建紅說,財務要對各項材料的消耗、工時的消耗做測算,了解實際成本價格是什么水平、接到訂單的價格是什么水平。事前不僅僅考慮變動成本部分,還考慮變動成本部分,如接了的項目會增加多少人力、設備的維修需耗費多少成本等,從而確保企業能夠盈利。
董建紅表示,她所在的財務團隊一直在推行目標成本的理念,要求首先考慮設計成本。這和預算管理的事前算贏理念很相似。設計成本決定了整個產品成本的80%-90%,設計階段會決定產品消耗的工時、供料量等。因此,在做目標成本管理時,首先做模擬生產,按照現在材料的成本價格先算出設計成本;如果設計成本高于市場價格,需要調整設計;如果在保證產品質量情況下沒法降低成本,再看這個產品能否盈利;如果盈利就投入生產,如果不盈利再分析看能否取得長期盈利。這樣分析后,才能最終實現用目標成本管理的方式進行設計。
共贏的戰略采購
董建紅告訴記者,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她所在企業更多地是按照定額進行加工生產,而在采購過程中,他們則采取戰略采購。
“我會和供應商建立共贏體系,比如我要生產計算機,鍵盤由供應商提供,我會先測算出鍵盤需要多少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若供應商生產一個鍵盤需100塊錢的成本,我就商談給他10%、5%或者3%的利潤率。”董建紅說,測算后,整個的產品的價格也就基本出來了,這其中的戰略采購發揮了關鍵作用。
如果需要改變材料,董建紅也會和供應商一起商量。如果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材料可以替代,那么節約的效益可以和供應商分享。這樣做可以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保證供貨。
董建紅提醒說,現在所謂的招標,是在不知道成本的情況下招標,有可能這些供應商的報價都很高,報價低的有可能是質次價低,這些都不符合企業發展的長久目標。所以,從戰略上來講,她提倡采取戰略采購,而比價采購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物流商貿企業亟需財務業務一體化戰略
在西方的經營管理學中,有個名詞叫一體化戰略,是指企業充分利用自己在產品、技術、市場上的優勢,根據物資流動的方向,使企業不斷地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一種戰略。物流商貿企業更注重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動財務和業務的實時配合。也就是說,高效的財務和業務融合才符合現在物流商貿行業的發展需求。
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副總監李玉環表示,從細節上看,作為全國全網企業,宅急送財務管理的核算、結算、預算以及資金管控等,都是以整個集團結算中心和核算中心的概念進行管控。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因為物流配送這個行業有數量大、單品交易金額比較低的特點,其未來一定需要以信息化系統建設來支撐財務管理和業務發展。
為此,北京宅急送公司研發了新倉儲系統建設,通過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倉儲服務拉動發貨收入的增長;做好價格引擎系統建設,主要解決前端產品價格個性化過多問題;做好EDI(電子數據交換)對接系統建設,對平臺應用及設計進行改進及拓展。公司還通過信息化將業務領域和會計報表有機地集成在一起。
物流企業的財務與業務幾乎同步發生,所以他們往往通過不同的軟件系統優化合作網絡,針對資金風險監控、未簽收貨物監控、簡易方便的客戶端軟件、客戶貨物跟蹤體驗提升、客戶運費自動對賬等功能進行優化;對產品價格查詢、路由指導進行完善優化;減少受理錄單人員;通過直接掃描上傳簽單,減少簽單運輸環節。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財務部副部長董建紅董建紅表示,物流商貿企業在做好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不少現代科技手段。比如在做倉庫管理時,為了讓成本核算更準確,董建紅就采用了條碼技術,使所有信息可用條碼機刷碼獲得。
與很多人認為的相反,金屬產品其實也會過期,比如易損件等,所以董建紅要求出貨時采用先進先出法,通過條形碼顯示貨物的保質期,盡可能保證貨物在保質期內被使用,從而降低倉庫的儲備損失。
與物流業務相關聯,董建紅還結合庫存管理對生產制造環節提出建議。董建紅說,企業將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每個業務板塊都納入了ERP系統,通過信息化提升了財務管理。比如一個單位有上千個品種的產品,這上千個品種中大批量向市場供應的可能只有20%,其他80%不常被市場需要的品種也要進行儲備。通過信息化處理后,每個產品在數據庫有報目,比如一個產品編了800個報目,里面真正常用的可能只有一兩百個,那就讓生產部門不去生產那么多其他類產品。
董建紅所在公司還改變了設計和存貨理念。“如果客戶只要一件產品,不能達到批量經濟的時候,就在已有存貨基礎上進行改進,而不去批量生產。”董建紅說,以前沒有用信息化的時候,當時沒有對存貨進行分類管理,財務只是看進了多少貨出了多少貨,不知道具體的存貨材料是什么。現在通過信息化,可以使業務和財務能夠融合起來,從而通過財務準確反映業務的狀況,這樣才能為企業提升管理、降低成本提供很好的決策依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