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難破勞動力短缺困局 加緊引進外籍勞動力
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如果保持現在1.43的生育率,到2060年,日本勞動人口將由2010年的8173萬人減少至4418萬人。
生育率低和老齡化是日本勞動力短缺的根本原因。為了緩解勞動力缺乏帶來的難題,日本出臺了鼓勵女性和老年人就業,以及吸引外來勞工等措施,但分析認為,這些措施短期內難見成效。
“有活沒人干”的現象更加嚴重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日本每100個求職者可以選擇的工作崗位達到109個,招聘與求職比創出22年來以來新高。
服務業、制造業和建筑業首當其沖受困于人手不足。廉價連鎖餐館“食其家”因招不到員工,暫時關閉了約200家店鋪。日式酒館和民居酒屋也將在本營業年度關閉約60家店鋪,占店鋪總數的10%,原因之一是招不到足夠的兼職員工。
受住宅價格上漲和籌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等因素刺激,東京建筑工人招聘崗位數是求職人數的5.56倍。
因勞動力缺乏,日本經濟目前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失業率處于4%的較低水平,但經濟卻處于低迷狀態。
生育率低和老齡化是日本勞動力短缺的根本原因。在過去的20年里,日本勞動人口減少了764萬人。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如果保持現在1.43的生育率水平,到2060年,日本15至64歲的勞動人口將由2010年的8173萬人減少40%至4418萬人。
另一個導致“有活沒人干”現象的原因是,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以后,日本企業為削減成本,改變了傳統的“終身雇傭制”,大量使用臨時工或合同工。
目前,日本勞動力市場四成左右為非正式雇傭員工。日本綜合研究所調查部首席經濟學家山田久告訴本報記者,按照經濟學一般規律,供給不足會帶動勞動力價格上漲。日本勞動力市場卻長期陷入“人手不足—工資下降”的悖論,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量使用了工資水平較低的非正式員工。據統計,在有期限合同工中,56%的男性和80%的女性年收入在200萬日元(1日元約合0.06元人民幣)以下,遠低于正式雇用員工446萬日元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對生活質量的重視,也導致許多年輕人主動選擇“打零工”。在東京一家駕校擔任教練的川村女士告訴本報記者,自己原先是這家駕校的正式員工,由于受不了每天長達11小時的工作強度,主動要求改為兼職。與正式員工相比,就少去了夏季和年終獎金,養老保險繳付標準也降低了一半。在今年5月份日本全國招聘崗位中,正式員工崗位只占到四成。
加大引進外籍勞動力的力度
日本當前人口約為1.28億,為應對勞動人口減少,日本政府于今年6月設定了“50年后人口維持在1億左右”的中長期國家目標。這是日本政府首次提出明確的維持人口增長的目標。與此同時,日本將構建“不分年齡、性別的勞動制度”,鼓勵女性和老年人就業。日本還將設定與現行勞動力統計不同的新指標,計劃將勞動人口的年齡區間設定在20歲至70歲,旨在鼓勵65歲以上老年人工作。
日本政府今年6月推出了一系列鼓勵女性就業的政策。包括擴充保育設施,接收40萬兒童入托;將育產假工資由在崗工資的1/2提高到2/3;要求上市公司公開女性董事信息;在內閣府網站刊登優秀女性管理人員的事跡等。出于傳統的社會分工意識,許多日本女性在生完第一個孩子就離開職場。日本女性勞動就業率為62%,低于G8國家中另外7國70%的平均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多次敦促日本,創造更適合女性工作的環境。
日本還加大引進外籍勞動力的力度。今年4月,日本在東京、福岡等國家戰略特區,試行放寬外國家政人員和建筑工人入境手續和限制。把“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擴大到68個行業,將外國勞工在留期限從3年延長到5年等。
據統計,截至2011年,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約為69萬,占日本勞動力的1%,為發達國家中最低。而根據日本總務省的最新統計,截至2013年10月,日本共有外國勞動力71.7萬人,同比增加3.5萬人,增幅5.1%。
日本以前引進的外國勞動力主要集中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高技能人才”。而眼下家政和建筑領域是最缺人手的行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