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求職路在何方
“90后”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享受著比“80后”更為富足的物質生活,更加追逐個性、重視自我。因此,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擇業觀,“錢少一點沒關系,但工作不能太累,如果忙得沒時間玩,那多沒意思!” “90”后求職者這種較普遍的心態,令許多企業難以接受。
“這次本來要招一些年輕能干的技工,但現場求職者的表現讓我很失望。”日前,在南京市某招聘會上,一位工廠負責人表示,來詢問的年輕人不少,但一開口便把他嚇一跳:“一上來就問單位有沒有電腦,能否上網玩游戲,或是周圍是否有網吧。”
這位負責人感到難以接受的條件,在“90后”求職者看來卻是非常平常的事。今年剛23歲的小余就直言不諱地說,自己首先要求是單位附近有網吧,原因是“如果無法上網,工作之外的生活會很無趣”。不僅如此,他還要求單位“工作要輕松,不能加班,要有充足的假期,工作環境要好,還要有健身的機會”,等等。
1991年出生的女孩小杜,曾做過2年美容美發,月薪2000元,后來辭職在家“啃老”。原因是做美容美發每天工作時間較長,她完全被工作“捆”住了,一點跟同學朋友交往的時間都沒有。而小余也稱,他希望找一份月薪2500元以上,每天上8小時白班的工作,“我可不想為了工作,累垮了身體。”
相對其他勞動者而言,“90后” 中的很多人寧愿少賺點錢,也不愿太長時間加班做“崗奴”。否則,寧可不要這份工作。
在很多人的眼中,“90后”求職者中的不少人,有著不少的自身缺陷,如, 求職盲目、好高騖遠、流動性強不穩定、心理抗壓能力差、吃苦耐勞性差等等。但人們同時也發現,“90后”求職者維權意識普遍都很強,稍有不開心、不滿意,就會投訴、報警。
小張1990年出生,今年剛滿23歲。中專畢業后,小張起初沒找工作,在家靠玩游戲賺點外快。今年3月,在家人的催促下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干了不到三個月就和單位鬧翻了。年輕氣盛的小張離開單位后,立刻到勞動部門申請仲裁,要求賠償沒簽合同的雙倍工資、經濟補償金、社會保險、加班費等八項訴求,累計近萬元。勞動部門要幫助調解,小張想都不想就回絕了。最終小張和單位對簿公堂,經過裁決,小張拿到了3000元補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