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法教材大幅修編
WTO多哈回合談判難產多年,而我國自貿試驗區參與在內的多個區域性貿易協定方興未艾,形成更高標準的國際貿易新規則,對原有多邊貿易體系構成挑戰。在“后WTO”背景下,為填補國際貿易法律人才培養“教材真空”,滬版《國際貿易法》教材宣布啟動大幅修訂,將是20年來的最大規模新編版本。
1994年,現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的周漢民擔任主編,按照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三法并立”體例,編著第一版《國際貿易法》。此后,2005年又修編一次。而今,隨著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T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3T”新興,以往將WTO作為主導貿易組織的《國際貿易法》教材已顯滯后。
作為市重點學科、市精品課程項目,最新版《國際貿易法》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學者及實務界專家組成編委,計劃明年率先用于本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教學。同時,將配合傳統教材推出圖文化、輔助性的電子資料包,建立可實時更新、補充拓展的在線教育平臺。
相關鏈接:
中國證監會前主席周正慶在提供給2014年第10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的書面發言中表示,目前《期貨法》的立法條件已經成熟,應當加快推出,為我國期貨市場規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周正慶指出,由于中國市場發展的特殊性,《期貨法》立法過程中,有許多難點需要著重研究解決。比如法律挑戰范圍問題。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滿足多層次風險管理需求,《期貨法》不能僅僅局限于場內期貨市場,還應該將其他一些符合條件的場外衍生品市場納入調整范圍,以場內為主,兼顧場外,同時對涉外期貨交易進行規范,致力于制定一部期貨及相關衍生品基本法。
在集中結算方面,周正慶認為,《期貨法》應當把四家交易所共有的結算規則統一起來,確立原則框架,逐步建立起統一結算體系,提高交易效率。
據其介紹,目前中國期貨市場還沒有獨立的結算機構,四家交易所各建一套結算系統,分別開展結算業務。周正慶認為,現行結算體系下,期貨公司需要在每個交易所都存放保證金和結算準備金,且這些資金不能互相調用,增加了資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時,各交易所都交易和結算標準不一,不利于在全國范圍內控制系統性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