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為什么這么累?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媽媽是要扮演拯救者的角色,還是建造者的角色?媽媽太強,爸爸就會越來越弱,其實心里非常渴望丈夫分擔,情緒不好就用自憐和怨恨控制家人。雖然媽媽為我們做了一切,還是很怕她,到這惡性循環就很可怕了。我們會累因為不知道我們是誰,要什么,要往哪里去。
文君:《人民日報》曾在微博發起一個話題討論——“中國媽媽為什么這么累?”引發熱議。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有哪些答案?
首先是中國媽媽太勤快了,把你拉拔長大我容易嗎?還有的說中國媽媽太無私了,當媽之后就沒了自我。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媽媽太容易擔心了,還有的說中國媽媽控制欲太強了,她們把自己無法實現的愿望傾注在孩子身上。還有一個比較集中的觀點說中國媽媽特別喜歡攀比,你看隔壁家的小明怎么怎么樣等。中國媽媽為什么這么累?我們特別訪問了一位有著三個兒子的媽媽,《佩蓉的媽媽經》等書的作者蔣佩蓉女士。
很可怕的謊言就是“你能擁有一切”
文君:中國媽媽為什么這么累?
佩蓉:經濟學家Rakesh Sarin和Manel Baucells稱為“最基本的幸福問題”里介紹一個公式:現實-期待=幸福感。雖然我們的現實有了巨大的提升,但現在的中國媽媽也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的自由,而對自己的前途有更大的期待。外面披上一層華麗的職業衣裳,回家后卻繼續被根深蒂固的儒家思維對女人的定義和期待而捆綁。往往捆綁媽媽的不是男人,而是上一代女性。
“子不教、父之過”也是儒家思維,但卻沒有很多爸爸看重這概念。這也是因為一個家庭實在運作的頭往往不是所謂一家之主的公公或爸爸,而是媽媽。也因為一切都是媽媽的責任,當媽媽變成婆婆后,她把自己的兒子繼續看待成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也就對自己的兒子沒有管教他自己孩子的期待了。因為以前她也是這樣一個人熬過來的,她也就繼續把這種期待傳遞下去給媳婦了。
心理學家Sandra Wilson博士在她的書“Hurt People Hurt People”說:一個受傷的人往往會同樣去傷害別人,而且我們最深的傷是從我們最愛和信任的人而來。中國媽媽累,其中一種可能是因母親或婆婆對自己有過高無法實現的期待。
另外一個現代很可怕的謊言就是“你能擁有一切”。這種謊言不知道害了多少個上當的媽媽。每人一天就只有24小時,而親密關系的建立需要時間。一個事業成功的媽媽無法分配足夠時間給予孩子,一個能給予孩子足夠時間的媽媽無法把足夠的時間分配在發展她的事業上。
雖然有少數的幸運媽媽兩者兼顧,但跟孩子肯定就不是最親近關系了。這謊言給中國媽媽又加上了一層不實際的期待。
媽媽做“頭”的隱患和破口
文君:你自己有什么經驗?
佩蓉:孩子剛出生100%要靠媽媽,我們也不知道隨孩子的成長,我們要調整自己。要知育兒這過程不僅是夫妻倆自己做,還有家庭和學校的配合。我們是整個團隊在養育這孩子。要是育兒責任永遠只有媽媽一個人承擔,她就會一直很內疚很自責,因為全部都是她的責任了。
我和先生配合養育孩子。我經歷過的最典型例子就是孩子忘記了書包。我的本能反應就是我早就應幫他做這件事了。我先生就會說這是他自己的事,你為什么要愧疚?要是身邊有這樣一個伙伴提醒我,我就會反思:我要去訓練孩子把這事當成他自己的事,但訓練的過程比我替他做這事要艱難多了,媽媽不擅長的就是訓練。若我們負責全部事情,我們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孩子。
我和先生在大學期間信主,從傳統文化中脫離出來,我們立刻發現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孩子小時,我丈夫給他換尿布,他媽媽就說男人在家里不能做這種事。男主外女主內,你出去賺錢就好了,給孩子換尿布是女人做的事。
圣經的教導把教養孩童的責任放在雙親的身上,尤其是父親的身上:“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22:6)
文君:媽媽做一個家庭的“頭”和帶領者會出什么問題?
佩蓉:當一個家庭有了女人做頭,母親保護幼兒的本性就獲得了比較重要的次序,媽媽往往被情感帶領,不是理智,所以就讓自己代替了耶穌,成為孩子的救主。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為一個一直在傷痛中掙扎,卻不愿意把自己交托給耶穌的朋友禱告,我問上帝為什么這人這么頑固?然后在我腦海里浮出來一個場景:我正站在這朋友和耶穌中間!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正在扮演救贖者的角色,攔阻了這個朋友去看到耶穌!我們有多少媽媽們正在扮演救贖者的角色呢?
要是我們不能順從在丈夫和耶穌的帶領權下面,我們很可能把自己抬到了神的位置,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一個有基督家庭觀的媽媽會用心經營好自己的婚姻,這樣她的丈夫才能陪伴自己一起分擔經營家庭的責任,也能一起分享育兒的驚喜和快樂。智慧的媽媽會刻意保留時間和精力來為婚姻保鮮,不是為了孩子而犧牲了婚姻,反而對孩子失責,也在上帝面前無法交賬。
文君:如果媽媽們一直不能得到足夠的休息,心靈也不平安,會導致什么問題?
佩蓉:媽媽們就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容易在她軟弱時被利用來操縱家人。但因為我們太負責任了,容易內疚,就會堅持繼續犧牲自己,導致自己的口和行動不一致。
姐妹們,我們需要讓我們認知到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我們需要家人和其它姐妹們的幫助來為自己的情緒、體力、底線把脈!要是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卻被情緒控制我們,導致我們不能心服口服,內外一致的樂意付出,服侍家人時,我們需要讓我們的情緒順從在我們的意志下面,以感恩的心來讓我們的情緒降服在十字架之下。
要是我們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休息,我們需要順從神,保留自己的底線和界線,絕對不要勉強自己。這樣我們才不會陷入更大的禍,就是利用情緒和自憐來操縱或控制家人,形成習慣后,就成為以前折磨自己的那個婆婆。我們也需要順從丈夫和耶穌做頭的帶領,因為他們的帶領給予我們保護。
當一個家庭有了男人做頭,孩子們也能獲得他們需要的管教、訓練、挑戰、還有從冒險而失敗中獲得成長和成熟。家庭里比較能有責任的管理和情感同理的心平衡同步發展。當一個家庭有男人做頭,家人也比較有能力把眼光放出家外,開始去為周圍的人服務。
養孩子怕麻煩走捷徑,其實是最遠的路
文君:如果爸爸和媽媽一起來做,會不會爸爸一起累了?現在有一句話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佩蓉:我們會累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是誰,我們要什么,我們要往哪里去。一個從小到大被長輩拿來跟別人相比的人很難了解自己是誰。一個這樣長大的人也就習慣性的拿自己去跟別人比較,自己的丈夫去跟別人的丈夫比較,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比較等。當一個人認識了創造自己的上帝,對自己的身份獲得巨大的肯定,也了解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她就不會想去跟別人攀比了,因為她徹底的被愛,也充滿了對別人的愛。攀比產生的后果是跟不上別人而產生的恐懼。
文君:有很多媽媽會想,機會有限,如果我不努力,孩子就會失去這些好的資源。
佩蓉:跟情商智商不一樣,其實更重要的是努力和勤奮,而這種品格是需要訓練出來的;但我們做母親的一個誤區,就是孩子的努力和勤奮是我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是該替孩子包辦,還是訓練孩子經過失敗成長?
舉例,我要訓練孩子洗碗,其實我看見還有很多肥皂泡,我就看不慣,走開走開,干脆我來做,我比你做得好又更快,對不對?
我要忍著我的本性,要讓他來洗,而且又慢又不好。我要先示范刷一個給他看,是這種標準,好,你就跟著我模仿,然后他慢慢磕磕碰碰的,又洗不干凈,但我要克制我自己,這過程可能要三小時,但我一個人洗,可能半小時就過了。我就為節省這些時間剝奪了他得到訓練的成長機會。我覺得媽媽如果愿意先吃苦再吃甜,不要先甜再苦。我們往往比較喜歡省事,反而后邊的事情更多了,越想省事就越麻煩。
文君:中國媽媽累,是不是因為沒有一個成熟的目的?
蔣佩蓉:我寫了好幾本書,比如《教孩子學習禮儀》、《豐盈心態養孩子》,都是講怎樣刻意培養孩子各種生活習慣。其實,中國孩子出國留學最大的問題不是成績,而是生活能力,因為他們在家什么都不會做。我們應該多把家務事留給孩子做,讓孩子學習管理自己的時間。
我們是要扮演拯救者的角色,還是建造者的角色?要是我們是拯救者,我們就要不斷地拯救孩子,因為孩子不懂,孩子沒有能力,所以我們就一輩子在拯救他們。要是我們是建造者,我們會盡量放手,訓練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嘗試,經過自己的失敗去成長,學會這個技能。
文君:你覺得作為父母來說,養育孩子的目標應該是什么呢?
佩蓉:圣經里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愿景,我們想要養出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我們要么自己累得不行,覺得這是一個累贅,一個負擔;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