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地點要費心 面試發問要鋪墊
誰愿意等待?誰也不愿意等待,但在招聘實踐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就需要招聘者在等待地點上花費一番功夫。一是等待地點的選擇。有的企業可能會安排在前臺,有的企業可能安排在部門會議室,有的企業可能安排在培訓室,不管選擇哪里作為等待地點,企業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其一,不能將等待地點安排在人員來往較為頻繁之處,如前臺就不是一個合適之處;其二,要能夠彰顯出企業“尊重人才”的氛圍,地點的選擇直接影射著企業的用人理念,如果企業要營造一種“尊重人才”的氛圍,則就需要在地點上進行慎重選擇。
二是等待地點的設置。其實任何人員都可能是企業的“服務對象”,通過等待地點的合理設置不僅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服務形象,企業文化的對外傳播,而且也有利于增強企業的人才吸引力,當然也可以有效緩解面試者焦灼等待的情緒。對此企業就可以嘗試在等待地點上擺放公司的一些文化宣傳手冊、企業發展史、外界宣傳和評價等,以便于在構建優良企業形象,緩解等待情緒的同時,增強企業的人才吸引力。
寒暄,這個基本的禮儀,也許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尤其是初次見面時,真摯的寒暄不僅有利于緩解彼此“陌生”的心理環境,更是可以營造一種輕松的溝通氛圍。那么將這個觀點運用到企業招聘實踐中,則是要求企業方在面試發問前也要來點鋪墊,通過真摯的寒暄來縮減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以前筆者就見證過一個這樣的面試:筆者剛在座位上坐穩,準備迎接撲面而來的“審問”時,結果迎來的卻是“搭什么車過來的?轉車沒有?路途辛苦了!”一類的話題,朋友式的開場白很快就拉近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結果整個面試就在愉快、輕松、開誠布公的氛圍中度過。所以說,企業若是真的想在面試中獲取應聘者大量潛在的信息,一定也要在發問前來點“寒暄”,如談天氣怎么樣,近來比較熱門的話題等,一方面通過寒暄的實施來凸顯企業對應聘者的關愛和重視,營造一種輕松的溝通氛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實現企業與應聘者由“對弈共同體”向“合作共同體”的轉變,達到開誠布公、知己知彼的溝通境界。
正如前文所說,面試環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核心問題就是最大化的獲取應聘者的潛在信息,從而確保后續錄用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那怎樣才能最大化地獲取應聘者潛在的信息呢?答案是集中兩大方面:一察言,二觀色。一般來講,在多數企業開展的面試中,企業方都會采用“STAR”法則與應聘者展開面談,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察言”,企業方期望通過應聘者講述過去發生的事件來了解其所具備的能力,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察言”中,企業要把握兩方面問題。第一,要注意應聘者的講述方式。有的應聘者可能會倒著講述工作經歷,有的應聘者也可能順著講述工作經歷,不管采取何種方式講述,企業需要注意地就是講述方式的連貫性,是否具體、有核心,如果應聘者一會兒倒著講述,一會兒又順著講述,給人一種很游離和空泛的感覺,那企業就應該重點關注了。第二,要注意應聘者的語氣。語氣其實就是心理活動的反映,在關注應聘者語氣方面,企業需要留意應聘者講述的語速,如是否有輕重緩急之處、是否有結巴之處、是否給人一種自信和鏗鏘有力的感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