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業面臨新的挑戰
很長一段時間,大眾所認識的體育產業主要是指體育用品、裝備制造業,而大眾在傳播、賽事、健身方面的消費概念尚未形成。2008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構成中,“體育用品、鞋服制造”占比近80%,即便到了2010年占比仍然保持在75%以上。參考美國體育產業結構,其體育用品占比只有三成,那么在新時期,隨著中國體育產業結構調整,傳統體育用品制造業無疑面臨著新的挑戰。
對于這樣的挑戰,作為體育用品行業的大型企業,安踏副總裁張濤認為,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參與體育的人數增多意味著體育用品的銷量會增加。同時安踏對品牌建設的投入也在加大,“通過簽約優勢金牌國家隊資源,繼續加強安踏品牌和中國體育的關聯,讓消費者想到中國體育就能聯想到安踏。”張濤說。
也有企業認為機遇就在眼前,最近老字號自行車制造商飛鴿車業與互聯網公司樂視體育合作推出一款新產品“超級自行車”,它除保留自行車最原始的機械美感外,還有物聯社交、騎行數據、智能控制、智能防盜等“時髦”功能。飛鴿車業總經理張金瑛表示,體育產業發展也要接受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的概念促使飛鴿和樂視很快進行“同頻對接”。“在我看來這款產品很有前瞻性,領先于歐洲自行車業強國,關鍵它還保留了體育健身的功能,相信一定能夠得到騎行愛好者的喜歡”。
世界知名體育用品耐克、阿迪達斯早已開始順勢而動,在數字體育大眾消費市場的探索從未停止。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傳統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機會將由對企業銷售轉向對大眾消費者,能夠率先搭建起平臺的公司將脫穎而出。
相關鏈接:
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鼓勵發展職業聯盟、通過市場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賽事、促進體育消費等提法引起廣泛關注。
《意見》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那么,在體育產業蓄勢待發之際,產業界圍繞體育資源開發有何新動向?現有的體育產品和服務能不能滿足民眾的參與熱情和消費能力?配套政策如何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就此,本版即日起推出“寫在體育產業蓄勢待發之際”系列,從產業、消費、政策三大方面進行梳理和分析,以饗讀者。
隨著北京男籃3面總冠軍旗幟在北京五棵松萬事達中心升起,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一個賽季的熱鬧終于落下帷幕。看著被狂熱球迷填滿的看臺,五棵松場館運營商、華熙國際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國今嬌情不自禁地說:“把這種熱鬧都籠絡進來的話,你想想這里的價值有多大,還有什么5萬億元達不到?”
在體育產業發展的大格局中,體育競賽表演業被業界人士視作為產業金字塔的塔尖,對整個產業鏈發揮著引領作用。
《中超商業價值報告》顯示,中超公司在2014賽季整體收入突破4億元大關,成為職業化以來收益最高的一個賽季,每家俱樂部獲得分紅在1000萬元左右,比上個賽季的570萬漲幅超過75%。對于這些數字,歐迅體育董事長朱曉東認為,長期以來中超俱樂部對聯賽成績過于在意;現在以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為契機,“經過長期的市場學習,我們覺得俱樂部逐漸開始重視經營了”。
作為一家體育賽事運營公司,歐迅體育今年與3家中超俱樂部、兩家中甲俱樂部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俱樂部希望在商務開發、提高上座率等方面借助專業公司的力量。”朱曉東說。2013年和2014年,山東魯能、重慶力帆在咨詢歐迅體育后,上座率都有成倍增長。“戰略合作一簽就是5年,不再是咨詢一下就完事了。”朱曉東說。充分挖掘賽事資源的商業價值,對善于盤活產業鏈的體育賽事運營公司來說也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機遇期。
而一些“冷門”項目也感覺迎來了機會。近些年招商受挫的中國乒協嘗試主動出擊,2015乒超聯賽近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臺上線交易。在朱曉東看來,盡管乒超聯賽競技水平很高,“但要想賣得好還需要很多包裝,以適應客戶需要”。
目前,賽事資源的商業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的深層次原因是,處于體育產業鏈中包括賽事、運動明星、轉播權等體育資源和內容市場化程度比較低。“好的賽事需要歷史積累,很難在短期內運營起來。”方正證券傳媒與體育首席分析師楊仁文說,“所以現階段大家能做的就是加緊爭奪最上游的賽事資源,跑馬圈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