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以戰略為基礎的預算指標體系?
國內外學者對企業實施預算管理的研究都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只有少數企業能夠將預算和戰略相聯系。平衡計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BSC)的創始人、哈佛大學管理學教授RobertSKaplan和DavidP.Norton在《戰略導向的組織》一文中說:“60%的企業組織并沒有將預算與戰略聯系起來?!睂ξ覈髽I預算管理問題的調查研究同樣顯示,實施傳統預算管理的企業,預算目標往往與戰略目標不一致。同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容易出現目標置換問題,即以責任部門預算目標取代企業總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是預算指標與企業目標(戰略)之間缺乏直接明確的聯系,使各責任部門無法看到自身行為對企業目標的影響和作用,從而忽略了企業的總體目標。
實踐中,不少企業僅僅以財務科目或者財務指標為基礎來編制預算,使得財務人員成為預算管理的奴隸;財務預算的形成缺少各個業務環節的互動和參與,別人看不懂,使財務人員成為預算管理的出氣筒;同時,缺乏指標的形成缺乏業務來源,也使得預算指標的準確性和嚴謹性大打折扣;而過多的對費用控制的關注和過少的對財務、客戶、學習成長、內部流程等績效指標的關注也使得預算管理只剩下了控制費用這張皮。
預算指標的設定應能夠綜合反映企業運營的關鍵因素,平衡計分卡從四個方面來描述戰略和預算指標。
財務方面。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目標。財務維度指標通常是一些傳統的滯后指標,典型的指標包括毛利、獲利能力、收益增長率和經濟增加值()等指標。
顧客方面。通過確認企業目標顧客和為之服務的價值定位,設計評價指標,通常有市場份額、顧客獲得率、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顧客獲利水平等。
內部業務流程方面。為了支持服務顧客的價值定位和滿足股東的要求,進行內部業務流程的改進或再造,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如及時發貨率、保本時間、每筆交易平均成本、顧客需求反應時間等。
學習與成長方面。為了確保員工擁有熟練的技能、接近可靠的信息、受到激勵、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設計員工學習與成長的評價指標,如每位顧客培訓投入、員工建議數、員工滿意度、激勵指數、人均創收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方面的指標應該是企業編制預算的結果。也即,預算編制的起點應是從上述指標分解出來的明細指標,并形成“誰干事、誰花錢、誰編制預算,誰管事、管什么事、管什么預算”的責任網絡。這些指標和責任網絡構成了企業的動態運營模型,能夠從微觀到宏觀,從更全面的角度來描述戰略,并從預算的角度去觀察戰略實現、調整策略,使戰略落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