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與處理考點——討論修改
“善作不如善改”,好的公文往往是改出來。草成的初稿只是一個粗糙的毛坯。公文寫作者,無論經驗如何豐富,才思如何敏捷,撰寫中往往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確限制,或材料不全,或業務不精,或意不稱心,或文不達意,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討論修改階段是指對初稿進一步加工直到形成送審稿的過程。它是公文寫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整個公文寫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強調公文在立意時,要反復推敲與錘煉,布局時要反復構思,起草時精雕細琢,都是修改的體現。在這里,主要是指對公文初稿形成之后的修改。
因此,起草人必須本著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多讀多看,反復琢磨。此外,還應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對初稿進行討論,多方聽取和征求修改意見,然后再進行修改,使公文不斷地趨于完善。
相關鏈接:
公文起草組織可以有三種形式:
1.由一個人準備選取材料,構思布局,直至擬寫成文。主要是適用一些比較小的機關和單位。如:便函、簡報、事務性的通知。其主要優點在于集中在一人之手,可以全局在胸,思路開闊,一氣呵成。但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篇幅較長的公文來說,這種封閉型起草形式也存在諸多缺點,如人單力薄、精力分散;在材料取舍、觀點提煉和角度選取上,往往易受個人視野和素質的限制;寫作效果因人而異,難于保證。
2.由多人共同討論、構思和準備材料,最后由一人執筆起草。這是一種開放的起草方式。這樣就可以揚長避短,拓展視野,觀點新穎,角度得體,集思廣益,最后由一個人寫出。最后的執筆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執筆人要善于聽取意見,敏銳地抓住閃光點,但又不能安于記錄和代筆,把各種不同的見解統統搬進文稿,造成主旨不明確,要求不統一,風格不協調。
3.由起草小組共同醞釀,多人分工執筆,一人統稿貫穿成文,重要會議的報告、總結,重大的方針政策性決定、決議,布置全局性工作的指示,由于其涉及面大,篇幅大, 文字要求的水平高,往往由領導機關的文秘部門牽頭,吸收各有關業務主管部門文書人員參加,組成起草小組打團體戰。分工起草必須注意緊密聯系,互通情報,確保全文思想一致,內容協調,風格統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