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商業合作模式:商標共享法則
年5月份,一則“河南商標狂人要開餐廳”的新聞廣泛傳播。新聞大意即是,一直活躍于商標搶注一線的王強意識到“只靠轉讓并不能讓商標產生最大效益 ”。因此,其一改以往直接轉讓的模式,當企業想購買商標時,以顧問或加盟的形式參與商標的后續開發,持有人可提供產品設計、營銷策劃等服務。這是一種以商標為切入點的新的商業合作模式。
商標的價值不容小覷,商標的成長卻很漫長。如何待商標初長成之后,也能分一杯羹,而不至于像王老吉和加多寶一樣鬧得沸沸揚揚,值得深思。本文作者權大師孟潭以商標為視角,為我們開啟了一扇了解新商業合作模式的大門,也為避免落個“幫別人養孩子”的悲劇。
越來越多公司合作方希望可以共享到品牌方的期權、股權,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進行長久利益的綁定。然而,期權、股權的合作通常會歷經持久的溝通和討論,甚至往往不歡而散。
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某企業希望與國有企業合作推廣新的產品,然而前期可能投入的經濟成本以及機會成本都非常大,但對方是國有企業,采取入股的方式顯然操作難度較大;如果僅僅通過分成或者分紅的方式,該企業又不甘心無法享受到合同期滿后因雙方合作帶來的品牌長尾效應。這種時候談判經常會陷入僵局。
同樣,研發型或產品型企業需要在目的地市場尋求本地合作商時,目前采用比較多的方式是企業補貼部分市場費用,由本地合作商具體開發市場,并享有相對獨家的分成權;或者更為緊密的一種關系是,通過與本地合作商合資成立一家本地公司,作為在此地的運營主體,本地合作商通過該本地公司的股權來享有本地市場開拓的分成權。這種情況下,本地合作商一是無法享有其市場開拓結果對整個產品或服務品牌提升帶來的增值部分;二是往往產品或服務的商標所有權在總公司,子公司通常只是被授權使用方,面臨品牌撤離的風險;三是成立公司、入股等等程序操作都非常麻煩。
還有一種情況,A公司有多條產品線,每一條產品線都有獨立的品牌名稱,B僅僅幫助A推廣其中一條產品線,如果B享有A整個公司的股份,可能A同意的可能性較小。在B不占用A股份的情況下,如何使得B可以獲得長足利益的保護呢?
某一合作方不方便作為股東出現在公司名錄(無所不能的網友總是不忘去工商局的網站將這些公司關系查個頂朝天)中,但很多有企業或者投資人考慮通過持有商標的方式間接參與公司利益的分配,但顯然這是一種可行、合法、同時更為隱蔽的合作模式。
以商標為核心的合作模式還可以很好地應用于很多小垂直領域中。特別是在垂直領域,沒有品牌的產品和有品牌的產品價格差別巨大,即品牌溢價非常高。
然而,運營成功一個品牌所需花費的百萬、甚至千萬級的費用往往是單一企業無法承擔的,但倘若考慮與其他玩家合作聯營,利益談判艱難,難以快速推進合作。
這種操作性更強的模式是,集體運營一個品牌,出資人可以共同使用這個品牌。至于誰掙得多,誰掙得少就看個人的市場經營能力了。將這種模式取名為品牌眾籌模式也不為過。
在這種情況下,品牌眾籌協議中應該寫明:對品牌的定位(目標客戶,高端產品定位或低端產品定位),每一個眾籌者對商標的權益(所有權、使用權、是否具有可以獨立許可給他人的權利、對后續品牌的授權費用如何進行分配),對品牌聯合經營的管理方式(由誰來執行品牌運營,誰來考核品牌運營成果,誰來保證費用的按章花費),是否具有所有權的退出和進入模式(如何成為該商標新的所有者,或者如何退出)。具體協議內容都可以根據眾籌發起方或參與方的目的而定。
通過共有商標等知識產權的方式來間接共有企業的市場以及研發成果,完成可以成為希望快速達成合作、加快試點試錯的合作伙伴們的一種選擇手段,一旦失敗,分開也簡單易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