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稅務今年將推動個體工商戶“兩證合一”
2015年,我國商事制度改革繼續發力,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重點,就是在事中事后監管過程中,由工商局牽頭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即“全國一張網”。那么,“全國一張網”最新進展如何?今年又有望實現哪些突破?
在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介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情況時透露,目前企業信用公示系統的作用正在逐步發揮,工商總局仍在不斷完善其功能,爭取到2016年底,將使這一體系跟各省銜接,屆時該系統發揮的作用會更大。
張茅介紹說,工商總局從2014年開始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其主要內容就是將所有企業的相關信息都歸集到企業名下,這一點不同于目前有些部門搞的企業信息共享系統、企業信息交換系統。
“它把企業登記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法定代表人、出資規模等信息,還有企業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歸集到每一個企業的名下,方便需要者隨時查詢。只要查詢這個企業,就能了解到它的基本情況。”張茅說。
據統計,從這兩年情況看,企業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公示率都達到85%以上,而過去的年檢率只有83%左右。
2015年抽查結果顯示,當年,共有275萬戶企業納入到經營異常名錄,占到企業總數的12.8%。其中,多半是由于沒有公示年報信息,或公示信息存在弄虛作假。
張茅披露,目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訪問量每天達到近1600萬。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自2014年3月實施以來,市場準入環境極大改善。據張茅介紹,目前“先照后證”改革已將152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調整或明確為后置審批事項,取消了40項,只保留34項。“大部分行政審批從事前改到事后,方便了企業。”
而在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后,最明顯的效果就是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增市場主體是1479.8萬戶,增長14.5%,其中企業433.9萬戶,比上年增長21.6%。
據統計,2015年,全國日均新增企業1.2萬家,而這個數字2014年是1萬家,改革之前是6900家。
其中,以大眾創業曝光度最高的北京中關村為例,據張茅透露,這里平均每天誕生的企業達222家。
2015年,工商總局的另一項改革重點,是自10月1日起,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據張茅透露,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已發出350.94萬張“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營業執照。
對于有些地方將改革更進一步,把企業辦理開業刻章的證等也包括進來,實現了“四證合一”、“五證合一”的情況,張茅明確表態說:“我們鼓勵這種減少投資人時間的做法。”
張茅同時坦陳:“當然現在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還有一些銀行機構沒有銜接好,我們也在跟相關部門進行協商。今年,我們準備和稅務部門聯合實現個體工商戶的‘兩證合一’,減少個體工商戶登記的時間,降低他們的成本。”
張茅強調,下一步,工商總局將繼續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密切協作,確保“三證合一”的營業執照在各領域的互認互通。要抓好改革的跟蹤評估和統籌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張茅坦言,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這兩年,確實一些新興業態的出現是我們之前沒有想到的,比如說“互聯網+”,還有某些服務行業,過去可能并不存在。
他認為,這些新興業態的出現,反映了我們進行商事制度改革、支持創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時也給我們的監管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網上購物,有條件時經營者會進行注冊,有些不具備條件的,他們可能就不去注冊。怎樣監管才能確保他們的經營合法有序?這些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張茅說。
張茅強調,“我們要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出了問題以后,不能馬上把它管死或者取締,這不是對待改革的態度。在改革當中,既要充分地認識和支持新生事物,也要從消費者保護和社會秩序完善的條件下不斷進行規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