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央行內部會計控制仍需進一步加強
人民銀行內部會計控制是規范人民銀行會計行為、有效防范會計資金風險的重要手段。當前,基層央行把建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作為管理層的基本職責,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大力建章立制,嚴格內部會計管理,積極防范資金風險。
基層央行內部會計控制現狀
(一)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逐步增強。近年來,基層央行對內部會計控制工作日益重視,逐步建立了以行長為風險第一責任人,分級負責、層層把關的內部會計控制管理體系,定期開展會計風險評估,加強檢查監督。認真學習制度落實制度,努力提高業務人員制度意識、安全意識、規范操作意識,有效發揮了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結合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將內部會計控制意識逐漸滲透到從業人員心靈深處,貫徹落實到日常業務操作中。
(二)內部會計控制框架基本建立健全。在《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內部控制指引》等制度辦法的基礎上,基層央行在內部會計控制建設中貫徹“全面性”原則,使內部會計控制覆蓋了各個業務崗位,相應建立了內部會計控制辦法,如建立崗位職責及工作規范,加強人員管理;制定嚴格的業務操作規范和專業管理辦法,實施業務控制等。
(三)基層央行安全形勢仍不容忽視。當前基層央行已全部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有的還同時運行著同城資金清算網絡系統,稅庫銀實現了橫向聯網,國庫稅款收繳、資金匯劃實時到賬,經費賬務核算也實現了網絡化,資金風險表現形式變得隱蔽,業務處理和風險點防控面臨新的形勢。
基層央行內部會計控制薄弱環節
(一)內部會計控制建設滯后。內控建設中缺乏統籌規劃,致使有些內部會計控制規定散見于多個不同的規章制度,容易產生管轄空白區或重疊區,有關內控措施的風險針對性不強或者與實際操作脫節,造成部分控制盲點。同時,在內部管理中對人員的控制有隨著其地位的升高而減弱的現象,盡管有些基層行制定的內控制度不少,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監督制約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一般人員,對掌握一定管理權的各級管理人員約束力不強。過去的案件表明,一些重大違規、違法行為有不少與部門主管或其他領導越權有關,甚至有的領導直接參與作案。
(二)內部會計控制執行力不足。內控安全檢查和日常賬務發現,存在內部會計控制落實不到位現象,一些授權制約制度和內部控制環節未真正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人員素質和人情觀念影響了國庫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度,如因政治思想素質不高造成主觀風險,即道德風險;因業務素質不高造成客觀風險,即操作風險;日常業務中相互監督意識不夠,致使某些內部工作人員在領導和同事眼皮底下違規操作。同時,正向激勵機制欠缺影響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效果,責任與獎懲不匹配的矛盾較為突出,在思想工作不到位的情況下,部分業務人員心態失衡,形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內部會計控制有效性評估不完善。內控符合的是木桶效應或鏈條定律,即短板和弱環是內部控制的大敵。因此,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開展監督評價是內部控制的重要一環。目前基層行對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及評價僅僅停留在從屬地位和例行檢查的層次上,缺乏對內部會計控制運行情況評估的指標體系,監督評價程序不規范、信息反饋不及時,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部控制的自我完善和促進提高。
完善基層央行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議
(一)完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COSO委員會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提出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概念,即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由相互關聯的五項要素構成,分別是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督,五項要素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聯系,共同構成能夠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作出動態反應的一個整體。基層央行在完善自身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中,應充分借鑒先進的內控理念,按照“風險管理貫穿業務流程始終”的流程控制要求,強調對業務流程的動態控制,積極培育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有效評估會計風險狀況,建立起暢通的信息傳導與溝通機制,加強業務監督,確保控制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二)優化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礎,包括道德風尚、行為規范、激勵機制、紀律約束等方面,在整個內部控制運行中起統馭作用。當前基層央行應著力關注防范道德風險,在人員行為約束、思想自控及外界監督制約上尋找落腳點,特別是采取積極有效的完善措施,加強對管理者的重點控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進行精神和物質獎勵,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員工積極參與并推進內部會計控制建設。
(三)突出內部會計風險點控制。緊密結合基層央行業務運行實際,針對重要業務處理環節、關鍵風險點,制定、落實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措施。如進一步建立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切實把住重要業務、重點環節的出入口;貫徹制約、不交叉的作業原則,杜絕業務處理“一手清”;加強賬務核對,保證總、分和內、外賬核對一致。
(四)增強內部會計控制有效性。內部會計控制不能只求形式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通過嚴格認真的評估,及時發現、彌補制度設計和執行中的漏洞,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方面,應由內審部門統一進行科學評估。同時,建立實用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采取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突擊檢查、風險評估分析等具體方式,對內部控制作出客觀真實的評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