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滿歐班列運行滿三月 開拓國際貿易新通道
廣州海關表示,“粵滿歐”(廣州—滿洲里—俄羅斯)貨運班列運行已滿3個月,共發出514個標準集裝箱貨物,重量2569噸,貨值約1.8億元(人民幣,下同),主要裝載貨物包括家電、電腦配件、汽車配件、衣服鞋帽等產品。
業內人士稱,這趟于2016年8月28日開始運行的中歐貨運班列,標志著廣州繼重慶、鄭州、成都、蘇州、義烏、東莞等城市后,成功加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俱樂部”。此趟班列從廣州白云區大朗站始發,經滿洲里口岸出境,最終到達俄羅斯卡盧加州沃爾西諾,運輸時間比海鐵聯運至少節省10天,運輸成本只比海運高30%,只有空運的30%。
分析指,廣東對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以下簡稱“陸上一帶”國家)的貿易規模仍較小,運輸不便利及成本高是重要影響因素。根據海關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廣東對“陸上一帶”國家貿易3753.3億元,其規模僅占同期廣東外貿的8.4%。
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對47個“陸上一帶”國家貿易有20個貿易規模小于10億元,其中對蒙古國貿易僅有5.7億元。廣東與大部分“陸上一帶”國家遙遠的陸地距離造成的交通運輸不便是貿易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空運速度快但費用太過昂貴,海運費用低但耗時較長。
廣東對“陸上一帶”國家貿易尚有巨大潛力。廣東外貿產業與“陸上一帶”國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廣東擁有規模龐大的加工制造產業,但是能源和資源產品相對匱乏;“陸上一帶”國家則擁有豐富的能源和資源產品;此外,“陸上一帶”國家市場潛力巨大。
廣州海關專家認為,廣州大朗的“粵滿歐”班列與東莞石龍的“粵新歐”班列、“粵滿俄”班列拓展了除海運、空運之外新的物流通道,共同助力廣東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對改變廣東對“陸上一帶”國家而言的區位劣勢、推動廣東與“陸上一帶”國家貿易具有積極意義。運行僅3個月,1.8億元國貨成功銷往俄羅斯,這一不俗成績已經驗證了業內專家的預測。
廣州海關下屬天河車站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海關大力支持“粵滿歐”班列的運行,在前期制定了專門監管細則并實行“預約通關”的基礎上,與出境口岸建立熱線機制,通關速度進一步提高。目前,該班列以每周固定一趟的頻率順利開出11趟,班列全程1.1萬多公里,歷時15天,比海運快一個月,比汽車運輸快7至8天。
經營“粵滿歐”的廣州大順發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透露,下一步他們計劃開行“穗新歐”(廣州—新疆—歐洲)班列和“南亞”班列。將于近期開通的“南亞”班列是由廣州出發,途經西藏,直達尼泊爾的公鐵聯運班列,將在打通廣州與西藏的內陸通道的同時,也成為中國首條貫穿沿海內陸直達尼泊爾、印度等國家的南亞通道。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