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體育用品品牌能否突圍
被李寧收購后,凱勝可以很輕松地借助這位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的霸主的營銷網絡和渠道,成為本土體育用品企業的“領頭羊”,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國內體育用品品牌分級日漸清晰的情況下――
最近在業界,提到最多的石獅體育用品企業就是凱勝。無論是由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公布的“中國體育用品行業二十強”企業名單中,還是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參展企業名錄中,凱勝都很“露臉”。
“石獅制造”幫李寧成就霸業
本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的“以合為贏、誰羽爭鋒”――2010年度李寧、凱勝冬季產品訂貨會上,一個消息引起了業界關注:李寧羽毛球產品僅用了300天時間,銷售額就突破2億元。眾多業內人士稱,“在2億元銷售額的背后,我們看到了凱勝的影子”。
經常看體育賽事或體育報刊雜志的市民都知道,自去年五六月份開始,李寧羽毛球拍廣告在全國多家體育報刊雜志上“集中轟炸”,但很多人不知道,李寧之所以重金打造羽毛球是因為其收購了國內羽毛球器材市場的三大品牌之一的凱勝,掌握了羽毛球器材制造的核心技術。在收購凱勝之后,李寧把原有的羽毛球業務從紅雙喜方面剝離出來進行整合,借助凱勝的生產技術和研發能力,李寧羽毛球拍主攻500-1000元的高端市場,而凱勝則承擔200―600元中低端市場的攻城掠地的任務。
據了解,李寧2009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80億元,比增25.4%,超過阿迪達斯(中國)有限公司成為僅次于耐克中國的“二把手”,繼續領跑國內體育用品生產企業。
“凱勝模式”無法再復制
“石獅很難甚至不可能再出現一家像凱勝這樣、有可能被國內體育用品生產巨頭看中的企業。”永寧一家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的營銷經理張先生說。
石獅體育服裝生產總量占整個福建的1/3,但大多數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為安踏、361°、特步、匹克等企業貼牌,石獅也因此沒有屬于自己的“大品牌陣容”,能夠立足于市場的自主大品牌屈指可數。以李寧和安踏的收購行動為參考,其收購對象無非是兩類,一是在專業市場排名靠前、具有核心競爭力以及超強研發能力的企業,如以乒乓球聞名的紅雙喜;二是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的中國區或亞洲區代理權,如早年的卡帕(KAPPA),最近的菲樂(FILA)、樂途(LOTTO)。
石獅體育用品企業突圍不易
不被李寧、安踏收購,那就意味著石獅體育用品企業只能靠自己,“要么做大做強自主品牌,要么就只能幫大企業貼牌。”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認為,無論是做大自主品牌還是幫企業貼牌,石獅體育用品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小。
由于石獅體育用品企業大多數是“重資產、輕營銷”的加工生產型企業,做大做強自主品牌,意味著要在終端網絡布點、廣告營銷、人才引進、擴大產能等領域投入大量資金,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賽琪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加速銷售網點布局,除了專賣店之外,大型百貨、賣場最近也常見賽琪的身影;通過廣告營銷擴大影響力,與東南衛視“娛樂樂翻天”合作;改版官網并設立網絡銷售平臺,“石獅企業的確在努力,但時不我待啊。”該工作人員表示,“馬太效應”已在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凸顯,強者恒強是必然,在國內體育用品品牌分級逐漸清晰的今天,石獅自主品牌要突圍實在不易。
此外,在沿海多遇工荒、中西部產業鏈日漸形成且勞動力資源豐富、沿海向內陸進行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貼牌也變得越來越難,“對于我們這種貼牌企業而言,現在最重要且最稀缺的除了技術和產品質量之外,勞動力資源是否充足將決定貼牌企業的未來。”張經理表示,貼牌不易,做自主品牌更不易,石獅體育用品企業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石獅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