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鷺石化勝訴國際最大金額反傾銷案 涉36億美元
“中國PTA產業終于獲得了喘息和再次發展的時機。”昨天下午,翔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德偉感嘆———由他所在的公司翔鷺石化所發起的對韓國、泰國精對苯二甲酸(PTA)反傾銷案,終于在20個月后得到商務部發出的終裁報告,獲得了勝訴。
這起對原產于泰國、韓國的進口PTA存在對中國傾銷案件的認定,是廈企第一起對外反傾銷勝訴案件,36億美元的涉案金額也是國際反傾銷案件涉案金額歷史上最大的一宗。
逼到“絕境”的反擊
PTA是滌綸產業最重要的化工原料、飲料包裝行業主要原料。盡管中國PTA產能目前以1550萬噸占亞洲總產能41%、世界總產能的34%,但國內需求巨大,韓、泰、日、馬、墨等多個國家仍將目標鎖定中國。
2007年,翔鷺石化經營狀況急劇惡化,計劃2008年開建的二期150萬噸項目被迫取消,2008年不得不進行公司歷史上首次裁員。同年,國內最大的PTA工廠華聯三鑫被迫重組。
“國內PTA產業全行業性虧損就是在2007年首次出現。”劉德偉說他們經過調查最終發現,金融危機雖是全行業下滑的原因之一,但韓、泰兩國PTA大量低價傾銷是根源。
2008年12月12日,被逼無奈的翔鷺石化主動聯系同業———浙江逸盛石化及華聯三鑫共同對韓、泰PTA反傾銷提出訴訟。
歷時20個月終得勝訴
其實對于反傾銷,廈門的企業從1988年起便嘗盡了酸甜苦辣。1988年,廈門彩電第一次遭受了歐盟反傾銷以來,蘑菇罐頭、自行車、節能燈、石材制品、木制家具等10多種產品都曾遭受過國外反傾銷調查。
“翔鷺石化聯合國內主要生產企業主動提起反傾銷調查,并獲勝訴,這對其他廈企如何利用貿易救濟規則維護自身權益做了很好的示范。”廈門市經發局副局長柯繼安昨日在市產業安全總結會上表示。很明顯,廈企第一起對外反傾銷勝訴案件,讓眾多曾經吃過反傾銷苦頭的企業感覺很振奮。
2010年8月1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于次日起,對原產于韓國和泰國的PTA征收反傾銷稅,稅率在2%和20.1%不等。
中國PTA終得“重生”
“這個二次發展機會來之不易,尤其是在經歷了行業處于虧損邊緣,開工率不到75%的痛苦及20個月的艱苦訴訟歷程后。”劉德偉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頗為感慨,“我們終于贏得了一個純凈公平的競爭環境。”
據介紹,即使還在訴訟期內的今年1月到7月,中國PTA產業的整體情況便優于去年。劉德偉舉例證明:翔鷺石化今年1月-7月便完成了去年全年的利潤總額。包括翔鷺石化二期工程以內的國內多個未能及時開工的項目加快了投產步伐,原來擱置的項目也紛紛重新準備開工了。
“在未來的3年至5年內,中國PTA產業產能將可能由占亞洲總產能41%提升到60%以上。”劉德偉說,他們將把精力重新放在產業創新上,通過信息、物流的整合,用更物美價廉的產品來提升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