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化纖紡織沖出為人作嫁衣的“圍城”
度過了國際金融危機嚴寒的吳江化纖紡織業,今年以來產銷兩旺,一片紅火。
紅火之下,有一種現象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一批搶抓轉型升級機遇,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發展的企業,獲得了超出傳統企業十倍二十倍的利潤,這在業內引發了不小的震動。“現在民間的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大家都想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基業發揚光大。 ”吳江市委書記徐明說,“但是如何發揚光大卻大有講究。可以說,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轉得越早,轉得越快,對企業自身越有利,對吳江的經濟發展越有利。 ”
吳江化纖紡織業占該市工業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紡絲、織造、印染等主要裝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紡絲設備達到了國際最先進水平,吳江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化纖紡織基地。更為可喜的是,轉型升級,走創新發展之路,正在成為吳江從企業到政府的共識。
產業轉型 沖出為人作嫁衣的“圍城”
■從數量擴張走向量質并舉,從投資驅動轉向投資創新驅動并舉
■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使50%以上的織造設備得到改造升級
■力爭到2012年,紡企產品差別化率達到30%-50%,骨干企業達95%以上
“替他人作嫁衣”,這是多年來專家對吳江紡織業評價最多的一句話。這句話也真實地道出了吳江紡織業長期以來以量取勝、低層次發展的窘境。
盛澤鎮黨委書記李建炯說:“必須從整個紡織產業鏈中去尋求轉型的突破口。 ”
“紡絲方面,要鼓勵企業加大投資力度,繼續引進國際一流設備;織造方面,我們鼓勵上規模的企業強化技術改造,對規模較小的企業,我們計劃由政府統一建造廠房,統一租賃廠房,以方便他們集中財力進行設備提檔升級;印染方面,要盡快淘汰落后設備,引導企業集中、集約化發展。 ”李建炯說。
在盛澤鎮的工作計劃中,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非常清晰: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使50%以上的織造設備得到改造升級;力爭到2012年,骨干企業的產品差別化率達到95%以上,總體紡織企業產品差別化率達到30%-50%。在不增加排污、提升排污質量的前提下,通過技改,力爭使印染后整理產能提高50%以上。
李建炯說:“我們發現,在盛澤,那些具有強烈危機意識、在近年來不斷引進國際先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那些注重自主研發、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的企業,利潤增長10倍甚至20倍于其他企業。 ”恒力、盛虹、福華織造、新吳紡織、雙盈紡織等企業紛紛加快引進先進設備,引入各類新型纖維和新穎面料的開發和生產,使產品附加值不斷得到提升。
2003年在盛澤投資建廠的志向集團,是目前國內主要的防寒服面料研發基地。工廠規模不大,僅有176臺織機,300多名員工。但就是這樣一家規模不大的企業,卻獨辟蹊徑,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研發促銷售的發展道路。志向集團項目經理馬幫奎介紹,志向每個月研發出的新品面料達10多個,每一款新品都搶到了市場回報最豐厚的那一段時間,毛利可達25%,而跟風模仿的企業產品毛利卻只有5%左右。在其他企業“跟風”大規模生產拉低價格之后,志向就會果斷收手,轉向新的研發和市場拓展。“在志向集團,有一支非常強大的研發隊伍,包括工程院院士、紡織服裝院校的畢業生、聘請的大學教授等,研發人數占到總人數10%,研發經費占比達6%左右。 ”馬幫奎說。
一方面盡量占據研發最前沿,另一方面依托科技研發和新品,盡可能賺取市場銷售利潤的“肉頭”,從而使企業時時在“微笑曲線”的兩頭微笑發展,志向集團為吳江紡織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路徑參考。
與志向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一座2萬平方米的紡織創意產業園正在盛澤崛起。這里將匯集全球創意人才的智慧和靈感,用國際最前沿的眼光和理念,采集國際最新的信息和技術,為盛澤紡織產業走向高精尖鋪路墊石。據介紹,為鼓勵更多紡織企業走研發型道路,盛澤鎮由政府搭臺,企業參與,與東華大學等高校共同組建產品研發設計平臺,利用高校科研資源幫助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市場轉型 突破交易平臺“散亂低”的“圍墻”
■紡織交易市場要劃行規市,由門店型轉向商城式
■交易品種要提檔升級,色坯商區將于10月份開業
■以信息化引領,推動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發展
生產基地與交易市場相互依托,是吳江紡織業的一大特色。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的東方絲綢市場,目前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紡織品集散地和信息采集發布基地。目前已有5000多家盛澤及周邊地區的化纖紡織商戶入市交易,多年穩居全國紡織類市場交易額榜首,2009年該市場交易額達到了630億元。強大的市場集聚效應有力助推了盛澤紡織產業的快速發展。{page_break}
多年來,東方絲綢市場一直以沒有圍墻為榮,但正是這種沒有圍墻帶來的散、亂、低,恰恰成為了現代紡織交易平臺提檔升級的“圍墻”:停留在傳統的門店銷售模式、布局分散雜亂、市場內交通擁擠、停車困難,這些問題不僅加大了該市場與廣州、柯橋等紡織專業市場的差距,也極大地限制了市場自身的進一步發展。“產業要轉型升級,市場也要同步轉型升級。 ”李建炯說,為提升東方絲綢市場的業態,正在規劃讓傳統馬路門店式銷售逐步向現代化的商城模式轉變。“現在的市場,人都站在外面,門店里看不到人,以后就要做成商城,外面看不到人,里面人來人往。 ”在營銷模式上,將把連鎖、代理、配送、拍賣等方式引入到市場,逐步形成攤位式、分市場、連鎖經營、總代理、總經銷等共有的現代經營模式。“我們將在市場原有的基礎上分片改造,逐步完成業態的轉型。 ”
市場交易品種的提檔升級同樣刻不容緩。李建炯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東方絲綢市場的交易以白坯、里料為主,檔次低、產品附加值也低。培育色坯商場將成為盛澤鎮提升市場交易品種的首要一步。記者了解到,首期規劃4.5萬平方米的色坯商城位于盛澤鎮西二環路, 是東方絲綢市場今年的重點工程,將于今年10月正式開業,目前已有300多家公司簽約入駐,其中70%是當地規模型企業。色坯商城的建成,將加快實現東方絲綢市場從白坯向色坯、里料向面料、半成品向成品的轉型。
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無形市場,是今后紡織交易市場發展的重頭戲。盛澤將從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有機結合和深度開發兩方面入手,實現東方絲綢市場的提檔升級。在培育無形市場方面,著力通過電子交易等渠道發展電子商務及網上布市,擴大訂單合同交易的比例,提高網上成交額。使市場交易方式從傳統的“現場交易,現金交易,現貨交易”這“三現”交易逐步轉向“公司化,訂單化,電子化”的“三化”交易。
城市轉型 沖破與經濟總量不匹配的“圍場”
■“強鎮擴權”,用改革思路打造與世界級化纖紡織基地匹配的城市載體
■高起點規劃盛澤運西新城區,爭取用5-10年時間建成一個成熟的新城區
■創造條件開展老城區整治,實現盛澤城區與市場繁榮的有機互動
“十七八歲的大小伙還穿著七八歲的娃娃衫”,“小馬拉大車”,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是盛澤人對本地城鎮發展水平與經濟總量極不對稱的深刻反思。
作為吳江紡織產業的主要集聚地,去年盛澤鎮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90億元,已經超過了很多地方的縣。但是多年來,這里只能按照鄉鎮的建制,“螺螄殼里做道場”,由此帶來了規劃滯后、基礎設施差、管理力量弱等一系列問題,工業區和生活區混雜、交通擁堵、缺乏世界級紡織品基地所應具有的高端服務業。因此加快城市轉型、提升城市功能,已經成為推動當地紡織產業轉型繞不過的環節,也引起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共同關注。“產業的轉型升級一定要與城市建設同步推進,盛澤的紡織產業要做強做大,必須要有一個較好的城市承載平臺。”今年4月,中央編辦、中央農辦、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明確盛澤鎮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8月5日,省委常委會通過了在盛澤等20個經濟比較發達鎮開展“強鎮擴權”試點的決定。此舉給盛澤鎮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新機遇。“有關盛澤新城市的規劃論證我們已經做了五稿,盛澤接下來要按照一個中等城市的規模來進行規劃和構思。首期將開發4平方公里的運西新城,包括行政中心、醫院、學校、體育中心、會展中心和五星級酒店等,都將一次性高起點規劃,甚至連火車站和新長途客運站都考慮到了,并要重點做好水文章。 ”李建炯介紹,預計明年二季度,盛澤新城市建設就將拉開序幕,力爭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爭取用5-10年時間建成一個成熟的新城區。
李建炯說,運西新城的建成,不僅能有效緩解老城區交通、環境等各方面的壓力,也將有效提升盛澤城市功能和整體形象。
在城建重點轉向運西新城區的同時,盛澤老城區的整治改造也將同時進行。按照規劃,舜湖西路西延、中心大道北延、盛澤大道南延、郎中蕩東側景觀等一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都將在近期展開。不久的將來,一座集紡織重鎮、經濟重鎮和樂居重鎮于一體的盛澤新城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