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 比拼“大縮水” 棉花對抗紡織品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牛市行情當中,在"金九銀十"的生產旺季,讓紡織品出口企業十分頭疼。
截至中秋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國內鄭州棉花期貨、電子撮合近期合約價格和拋儲平均成交價格均沖上20000元/噸,創歷史新高,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由跌轉升,達到19228元/噸;在國際市場,紐約棉花期貨和CotlookA指數(即反映國際棉花市場現貨價格水平的指標)均創近15年來新高,分別較8月末上漲了9.6%和25.8%。
面對棉價的"瘋狂",最難以承受的無疑是下游的紡織企業。今年以來,相當一部分紡企反映,由于棉花供應緊張,其下游產品棉紗等紡織原料也成了稀缺資源,甚至出現了有錢都買不到貨的情況,如今這種局面仍在繼續。
江蘇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副總王先生告訴筆者,隨著棉花價格的走高,棉紗的價格也幾乎是"一天一個價",而且銷售情況異常火爆,"現在一般都是全額現款提貨,甚至是款到發貨,這種局面很有可能持續到年底"。王先生進一步表示,由于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下游成衣企業的成本壓力也跟著看漲,"紗廠正在不斷提價,但是服裝出口想要提價卻相當困難,就算提了一點,也遠遠跟不上成本的漲幅"。有業內專家指出,今年以來,隨著棉花價格節節攀升,中游的棉紗等面料廠商的利潤也幾乎是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至少是從上游到中游成本的轉移進行得比較順利",對于終端的服裝等產品而言,行業整體的一輪提價也已經陸續開始,但是出口方面,提價仍然較為艱難,因此出口利潤正在受到擠壓。
進入"金九銀十"的生產旺季,國內的新棉也已經陸續上市,那么這是否會讓眼下的棉市"高溫"有所消退呢?國內多家機構均分析預測認為,受全國多個棉花產地的氣候異常因素影響,新棉的質量和產量均不容樂觀,此番上市難以深度打壓目前的牛市,漲勢很可能會持續到明年。
對于國際市場,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則認為,棉花價格的漲勢已輕超越了原油、銅等工業大宗商品的漲勢。報道指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和進口國--中國今年的棉花收成受到了雨水威脅;第二大棉花種植國印度,由于政府今年頒布實行的出口禁令,讓交易商們不斷猜測未來的政策走向;而全球第四大棉花種植國巴基斯坦發生重大洪澇災害,產量銳減,從而加劇了全球棉花供應的緊張局面。美國農業部預計,全球棉花庫存與消耗量的比率已將降至15年來的最低水平。
鑒于此,中國棉花協會不得不發出"雙高"的行業警示提醒業內各方:高棉價即意味著高風險,棉價過高過快上漲,不利于產業穩定和健康發展。紡企應密切關注國內外棉花生產情況及紡織形勢變化,冷靜分析,理性應對,防范經營風險,切勿跟風炒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