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好棉花變身“黑心棉”
“表面顏色白中稍發黃,用手拉扯能扯出很長的棉纖維,點燃后變成粉末狀灰燼,聞著也沒什么異味,這是好棉花呀!可怎么買回家就成了‘黑心棉’呢?”這讓市民葛燕納了悶。
燒著有異味,燒后成疙瘩
11月1日上午,記者在葛燕租的房子里看到了她買的“棉花”:18斤棉花裝在一個大塑料袋里,棉花顏色白中稍發黃,靠近棉花能稍微聞到異味。扒開里面的棉花,能看到其中布滿了小棉結,纖維粗細不一,仔細觀察還能在棉花中看到很多銀白色的絲線。
當葛燕將一團棉花點燃后,記者立即聞到了一股燒焦塑料般的刺鼻氣味,濃濃的黑煙不斷冒出,燃燒著的棉花上還能看到很多灰白色的小氣泡冒出。葛燕向記者解釋道,冒氣泡是因為棉花里摻雜了化學纖維,化學纖維里的焦油燃燒時就會有氣泡出現。燃燒殆盡的棉花最終變成了一個黑色的硬塊。記者拿起黑色硬塊捻了捻,很難捻開,捏碎后的灰燼是一些小顆粒。
“我想一狠心把這些棉花扔到垃圾桶里去,眼不見心不煩。”葛燕懊惱地對記者說。
原來,葛燕想著趁天還沒冷起來,趕緊給正在上高一的兒子做一床被子。10月29日中午,吃完午飯的她聽見外面有小販吆喝著賣棉花。“我本打算去棉麻站買的,但為了省事,就買了那個小販的。當時我看了樣品,挺正常的。棉花顏色白中稍發黃,扯一下有很長的棉纖維,彈性很好,也沒有什么異味,而且小販還當場燒了點讓我鑒別。看著棉花充分燃燒,最后成了粉末狀的灰燼,我當時就判定是好棉花。價格也比較便宜,15元/斤,我一口氣買了18斤。”葛燕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然而等到葛燕開始做被子時,掏出來的棉花讓她傻了眼。解開袋子就聞到一股較刺鼻的氣味,零星的棉結摻雜在棉花里,揪出一團棉花放在陽光底下照射,能看到里面有很多發亮的絲線。
在棉紡廠工作了20多年的她很清楚怎么辨別真假棉花。“上當了。”葛燕說。
專家一搭眼:這是“黑心棉”
1日下午,記者將葛燕買的棉花送到了泰安市紡織纖維檢驗所。
負責棉花檢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葛燕買到的棉花屬于再加工纖維,俗稱“黑心棉”。再加工纖維通常原材料較復雜,是由工廠的一些下腳料或者廢舊衣物粉碎后加工而成的,它主要用于鋪蓋蔬菜塑料棚或者給牲畜保溫。這種再加工纖維出廠后,一般有明確的標識指明其用途。但是一些黑心商販買來這種再加工纖維撕掉標識后當作棉花賣給市民。
如何鑒別純正棉花和“黑心棉”呢?泰安市紡織纖維檢驗所工作人員介紹,再加工纖維的顏色是一種生冷的白色,顯得特別呆板、生硬;纖維之間有很多碎小的線頭,用手拉扯時,棉束中的纖維長短不一;在太陽照射下棉束里有很多亮絲;輕拍一下也會有很多飛塵。純正的棉花的白色很自然柔和,呈乳白色,外表有蠟質層,光澤自然;用手拉扯后棉纖維長度比較一致,而且彈性較大。
另外,真正的棉花燃燒時的氣味像是燒紙的氣味,冒出的煙很少,燃燒后為灰白色的粉末狀灰燼。再加工纖維燃燒時冒出很濃的黑煙,氣味很刺鼻;燃燒后會剩下黑色硬塊,不易用手捻開,灰燼呈顆粒狀。
真假棉花每斤價格相差4倍
葛燕說,賣給她“黑心棉”的商販說是泰安市岱岳區化馬灣人,騎著一輛紅色的摩托車。“那個人當時給我拍胸膛保證肯定是純正的棉花,再加上拿著真棉花的樣品,我就輕信了,結果花300元錢買了一堆‘黑心棉’。”葛燕后悔地說。
隨后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泰城并沒有比較正規的大型棉花市場,一般都是一些個體戶攤點售賣或小商販走街串巷叫賣。東岳大街一家棉花專賣處的工作人員毛先生介紹,今年棉花價格比較高,每斤18元。
泰安市紡織纖維檢驗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再加工纖維的價格在5元/斤左右,而純正的棉花價格一般在20元/斤左右。有市民為圖便宜或省事,喜歡購買小商販的棉花。“黑心棉”中原料復雜,含有較多細菌和灰塵,國家已嚴禁將再加工纖維作為絮用纖維制品的填充物使用,長期使用這種棉花,對人體非常有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