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數據現危機 我國服裝產品出口顯陰云
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晴雨表”,剛剛閉幕的第108屆廣交會所透露的信息值得關注。盡管目前具體的成交數據尚未發布,從服裝行業參展商反饋來看,受到原材料漲價、匯率、人力成本等影響,我國服裝產品出口不容樂觀。
匯率風險、需求萎縮、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讓服裝企業吃不消
短短兩個月時間,國內標準棉現貨價格從9月的1.8萬元/噸大幅上漲到11月的2.8萬元/噸。更為頭痛的是,原材料價格的不穩定導致出口商們的每筆訂單都可能面臨虧損。變化的還不僅是這樣一項。人民幣兌美元匯率9月至今上漲幅度也接近3個百分點,還有,紡織服裝行業的勞工成本今年普遍上漲30%左右三重壓力都在擠壓企業利潤空間。棉價暴漲背后,有供求不平衡,也有投機資金的推動。
中國服裝出口企業正兩頭受氣,一頭是國際市場需求緩慢復蘇,采購商也在擔心中國制造價格上漲影響到本土的銷售,另一頭是國內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匯率和節能減排等因素,明年很難像今年這樣“報復性”增長。
服裝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應對重壓
“原材料價格的上揚比匯率波動更讓我們揪心。今年和往年相比漲得比較厲害,現在我們不發愁沒有訂單,而發愁利潤低。”在廣交會現場來自浙江一家服裝企業的負責人表達他們的苦惱。
醴陵市一服裝廠老板透露,“雖然訂單在增加,但是布匹原料價格卻在上漲,擠壓了利潤空間。目前服裝加工企業不應太關注銷量,要致力于服裝設計和品牌建設,增加產品附加值或可緩解部分壓力”。
棉花一天一個價,廣州市麥歐服飾有限公司總裁周金松也遭遇成本的困惑,但他逐漸摸索出應對的方法,通過聘請巴黎的設計師加強服裝設計,這次參展服裝全部是歐美流行的最新款式,在廣交會上吸引了歐美客戶的眼球,相對成功漲價。“一件的報價為20多美元,比一般OEM貼牌衣服至少提高40%,但比歐美當地產的服裝依然便宜50%,客戶還是愿意接受的。”周金松說,“設計增加了附加值,在細節上下工夫,例如在衣服上加一個腰帶,便加價30%。”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劉建軍稱,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強品牌培育和設計商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