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網絡購物“新職業”踐踏誠信
職業刷手 有些“信譽”,是刷出來的。
網店的“信譽度”是賣家的命根子。可有些賣家不愿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累積自己的信譽,卻想要一步登天冒充“資深賣家”——職業信譽刷手誕生了。
曾經在淘寶網賣過兩年衣服的廈門市民鐘先生,就曾在職業刷手身上吃過苦頭。當時,在對“競爭對手”——另一家幾乎與他同時開店的服飾網店——的觀察中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剛累積到兩顆心的信譽度時,對手已經開始沖兩鉆了。
“賣家的信譽度是通過買家的評價而產生的。買家在淘寶網成功交易后,給予一次‘好評’,賣家就加一分。累積到11分可以達到兩顆心,要累積到251分,才能有一顆鉆的信譽。”鐘先生告訴記者,“買家往往以信譽度高的網店作為首選,而且店鋪信譽度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還能在淘寶網上獲得更多的推廣位置和陳列位置。”
鐘先生覺得自己經營十分用心,也沒看出對手有什么特別之處。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他放下身段向對手討教。“我才知道,原來這些信譽都是刷出來的。”鐘先生說,“對手找了職業信譽刷手來刷信譽,刷到一顆鉆石只要300元。”
鐘先生告訴記者,這些信譽刷手假扮買家拍下商品并付款,賣家也無需發貨,只要買家假裝已收到貨即可,交易完后賣家再將信譽刷手付的款通過自己的渠道返還即可。信譽刷手只需注冊幾個不同的賬戶瘋狂“購物”并不斷給予好評,店鋪的信譽度就會迅速飆升。
刷手黨 逼網店老板當免費勞動力
這些信譽刷手們生意越做越大,有的甚至建立了專有網站。昨日記者就在一個叫“刷客吧”的網站看到了滿屏詳盡的“刷鉆教程”。然而,這些看似免費的“刷鉆教程”,卻有著更大的“黑洞”。
“后來我在別人的介紹下,加入了一個刷信譽的QQ群,群主是個職業刷手。他起先給我們免費提供‘刷鉆教程’,教賣家自己互刷。”鐘先生說,“哪知到后來,他就以舉報我們刷信譽為威脅,要求我們給他的客戶刷信譽。”由于刷信譽的行為一旦被舉報,就將面臨封店的危險,于是乎,各家店主就成了群主的免費勞動力;群主作為“刷手黨”的首腦,自然是賺個盆滿缽滿。
職業差評師 借差評要挾,漫天要價
刷手黨靠的是威脅,職業差評師靠的也是威脅。不同的是,刷手黨用的是“請君入甕”,職業差評師則是赤裸裸的“霸王硬上弓”。
本報曾就我市淘寶賣家小王的遭遇,對“職業差評師”進行過曝光。
靠賣服裝起家的小王,好不容易把淘寶網店做到了4顆“心”的信譽度。這時,一位顧客光臨了網店,并拍下了4件衣服。可是后來,顧客百般刁難,甚至要求小王“打對折并且退賠償金”,否則就要投訴小王的網店并給予差評。“一次差評或投訴對新店都將是很嚴重的打擊。”小王告訴記者,“我在聊天中發現,這個買家的信用值是0,也就是說,之前并沒有網上購物的經驗。但是從聊天中看,他對網上購物的模式、投訴、信譽運作相當熟悉。很明顯,他是拿投訴和差評來要挾賣家。”
買家的行徑,讓小王聯想到傳說中的“職業差評師”。職業差評師有幾個特點:通常挑選2鉆以下賣家,以期敲詐起效;具體“退款事宜”不在聊天工具中談,只在電話中談;購買的必須是容易轉賣的東西,如服裝等。這些無不符合小王的遭遇。
目前,已有很多惡意買家做起職業差評師,甚至還出現多人合作的“團伙作案”。
職業刪差評師 有時和差評師是同一人
有白就有黑。有專門抹黑的職業差評師,自然也會有專門給人“洗白”的職業刪差評師。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看似互相角力的兩個職業,卻往往是由同一批人扮演的“雙面間諜”。
廈門網店店主“節森”就碰到過這么一出戲。一次賣出兩張唱片后,卻遭買家以商品“質量有問題”為由要求賠償。“讓買家拍個反映質量問題的照片過來,他卻做不到。最后干脆給我兩個差評,并放話說,要改差評一個100元。”節森說,“就在我怒火中燒時,有自稱‘刪差評師’的人發消息來,刪除一個差評只要70元。當時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沒想到兩個差評真的被刪掉了。”
事后節森越想越不對勁,“為什么那個刪差評師剛在我被敲詐后就冒了出來呢?而且剛好開出一個相對低價。”節森分析說,差評師和刪差評師,就是同一個人!
采訪手記
對普通買家的
赤裸欺詐
網絡購物,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暗藏殺機。江湖險惡,藏在上述“新職業”背后的,往往是“人為魚肉,我為刀俎”的信條。{page_break}
刷手黨固然可恨,其行為固然已近乎敲詐勒索的無賴,但那些為之所迫、不得不充當免費勞動力的網店店主,也好不到哪兒去——正是由于他們希望不走正道就能獲得信譽,才會有刷手黨的應運而生。他們的行為,對普通的買家而來,也是一種赤裸裸的欺詐。
更讓人擔憂的是,一旦騙子也通過職業刷手來刷高信譽,詐騙起來將更加順手——事實上,已經有不少買家,栽在那些“好評”如潮、拖心帶鉆的“高信譽”買家手里,買到了假貨。
職業差評師和職業刪差評師,同樣像是一對流氓,抓住弱小網店的軟肋,無中生有地進行打擊、敲詐。而他們的行徑造成的惡果,最終也將影響到普通的消費者——當差評和刪差評不再是在客觀公正的環境下給出時,人們無法判斷,究竟哪些網店的信譽度是真,哪些網店的信譽度是假。
這些新職業的出現,把“誠信”踐踏得體無完膚。正是他們的存在,破壞了網購世界的公平公正。因此,無論對消費者還是誠信經營的網商而言,最要緊的還是要擦亮眼睛,小心謹慎,認清這些“毒瘤”。
評價、信譽,就是賣家的命根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