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暴跌棉商損20% 割肉出貨仍無買家
皮棉售價跌至2.2萬元/噸左右,每噸大約已虧掉6000元,但依然找不到買家。
“周圍所有皮棉加工廠都虧了,大家都在擔心繼續下跌,急著將手上的皮棉銷售出去,但基本沒有棉紗廠來下單,我們縣城棉花交易市場已積壓了1萬多噸的皮棉,而且縣里每家加工廠手頭都有不少的貨。往年這個季節正值棉花青黃不接階段,皮棉基本供不應求,價格處于一年中最高位,2011年太異常了,情況遠比2010年底糟糕,估計許多皮棉加工廠將無法撐住而倒閉。”曹先生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2010年11、12月時皮棉每噸最低價為2.64萬元,遠沒有目前虧得這么慘,簡直是滅頂之災。
2010年以來,棉價走勢令紡織服裝企業“心驚肉跳”,國內328級棉現貨從2010年年初的15000元/噸一路攀升,9月加速上行,幾乎天天創出新高,2010年11月11日沖上31235元/噸的價格巔峰之后大幅跳水,一度跌至2.6萬多元/噸,12月起逐步回升,2011年3月重返3萬元/噸大關后再次下探,目前跌至2.7萬元/噸左右。
棉價再次跳水,與下游需求萎縮有莫大關系,目前服裝訂單放緩,讓棉價急劇降溫。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貿易管理部主任茅霞華剛從109屆廣交會回來,令她感到失望的是,這屆廣交會前來洽談的歐美采購商寥寥無幾。“我們帶了不少新品參展,不過價格偏高,客戶很難接受,”茅霞華說,“盡管棉價回落,但與2010年同期1.7萬~1.8萬元/噸相比仍然高出一大截。2011年下半年服裝出口市場走勢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我們不急著購買棉紗,仍在觀望中,期待棉價進一步下降,現在服裝企業成本壓力大,很怕走錯一步。”
與上游棉企截然不同的是,下游紡織服裝企業希望在市場不旺的情況下,原材料采購成本能夠繼續下降。第一紡織網資深分析師汪前進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棉紗企業庫存量普遍較大,紛紛減少棉花采購,下游服裝需求也不旺,這是影響到2011年國內棉價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國內市場服裝消費情況暫時未發生太大變化,但國際市場需求明顯放緩,2010年出口服裝數量增長了10%~15%左右,而2011年第一季度出口服裝數量增長率不到5%,下半年還可能繼續放緩。
目前棉價有所回調,但企業成本壓力一點都沒有減輕,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多個因素促使國內服裝企業必須要提高出口報價,這將可能導致部分國際訂單轉移。
不過,汪前進認為,328級棉降到2.5萬元/噸將會遇到很大阻力。“整體而言,中國紡織服裝在國際上競爭力依然強勁,東南亞等地區暫時還無法承接大量的訂單轉移,因此少量訂單轉移還不至于導致2011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變為負增長。此外,雖然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得厲害,但國際棉價還算堅挺,下降幅度較小,當下國內外棉價出現倒掛,目前國內棉價普遍比國際棉價每噸低2000~3000元,這意味著國內棉價下滑空間有限。”汪前進說。
針對棉價波動,包括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在內的8個部委2011年3月30日聯合發布《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決定在2011年9月1日~2012年3月31日期間,一旦標準級皮棉價格連續5個工作日低于19800元/噸,便啟動政策性收儲。棉花最低限價政策的出臺,被業界普遍認為將有助于穩定種植面積、產量以及價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