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牌赴港上市漸成氣候 看重中國市場潛力
據Altagamma預測,未來中國將會是亞太區增長最快的市場,2011年至2014年的銷售增長約為15%-20%
6月24日,國際奢侈品牌普拉達(PRADA S.p.A. 1913.hk)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作為首家在港上市的國際奢侈品品牌公司,普拉達此次赴港上市共發售約4.23億股,共集資約167億港元。
在普拉達上市之前,國際知名品牌行李箱公司新秀麗國際有限公司(Samsonite,1910.hk)也于6月16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交易。
雖然上市首日股價破發,新秀麗國際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蒂姆·帕克仍堅持認為,股價的表現只是反映近期市況波動,他對業務前景充滿信心。
普拉達行政總裁帕特里齊奧·伯特利(Patrizio Bertelli)也表示,公司之所以“花落香港”,主要因為亞洲是公司戰略性區域,同時中國也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
國際大牌赴港上市漸成氣候
到港交所上市是普拉達這個國際知名品牌發展戰略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這次是普拉達公司10年內第五次發起對資本市場的沖擊,其前四次上市計劃分別因遭遇2001年美國“9·11事件”、2002年世通公司會計丑聞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而擱淺。
1913是普拉達在港交所的股票代碼。熟悉這個品牌歷史的人知道,1913也是普拉達的創始年份。普拉達在公司招股說明書中如此描述:“我們是全球享負盛名的時裝及奢侈品集團之一。我們透過Prada、Miu Miu、Church’s及Car Shoe品牌設計、生產、推廣及銷售高級皮具用品、成衣及鞋履。”
新秀麗的創立時間比普拉達還要早。這家全球最大的旅游行李箱公司擁有100年的悠久歷史。其核心品牌新秀麗是全球最著名的旅游行李箱品牌,當前新秀麗在超過100個國家逾3.7萬個銷售點銷售產品。
與普拉達和新秀麗有著同樣想法的還有蔻馳和柏帛麗。
5月,兩個國際知名品牌蔻馳(Coach)和柏帛麗(Burberry)分別宣布了赴港上市的計劃,只是與普拉達和新秀麗不同的是,蔻馳和柏帛麗此前已分別在紐約交易所和倫敦交易所上市。
柏帛麗集團于5月26日公布的2010年報顯示,受益于皮包、鞋、首飾等非服裝類消費品銷售增長,該集團上財年凈利潤共計2.08億英鎊(約合3.41億美元),較前一財年大漲156%。
財報顯示,在截至3月31日的一年里,柏帛麗集團營業收入共計15億英鎊(約合24.57億美元),增長27%。柏帛麗目前在中國擁有57家分店,上一財年中國地區的零售額占集團零售總額的12%。據報道,柏帛麗集團還沒有決定是以首輪募股(IPO)方式還是二級市場方式進行上市。該集團計劃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將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店面數量從目前的57家擴大至100多家。{page_break}
據報道,蔻馳已籌備路演時間表,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在港上市。蔻馳國際部零售業務總裁維克托·路易斯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我們致力于雙重上市,不是IPO,而是以香港預托證券(HDR)方式。并且非常高興的是,我們將成為首家在香港及紐約兩地上市的美國公司。今年是我們的70周年,我們深信在香港上市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我們也希望通過兩地上市,為那些不能直接投資美國股市的投資者提供橋梁。”
1/3銷售收入來自亞太地區
多家國際大牌已經或籌劃赴港上市,最根本的原因首先在于看重亞太市場未來巨大的奢侈品消費潛力。
普拉達招股說明書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公司在全球超過70個國家擁有零售及批發渠道。截至2011年1月31日的財政年度,其總銷售額(不包括特許權費)約為20.17億歐元,42%來自歐洲,32%來自亞太區,15%來自北美及11%來自日本。
事實上,自2007年起普拉達就開始制定策略,透過強化零售分銷網絡選擇性地縮減批發網絡以實現收益增長。截至2011年1月31日,普拉達零售渠道有319家直營店,批發渠道(高級豪華多品牌店、百貨店以及特許店鋪)約有1400名批發客戶及33家特許店鋪。
此次普拉達融資除了償還公司債務,有很大一部分投向了直營店網絡的擴張,它計劃2011年再開設約80家直營店,其中25家將位于亞太區。
普拉達方面稱:“我們在過往五年的增長主要受高增長及快速發展的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的增長推動。我們相信,亞太區仍具有龐大的增長潛力,我們計劃于截至2014年1月31日的三個財政年度在亞太區增設70家直營店。”
新秀麗方面的數據也顯示,在其2010年的銷售凈額中,有33.3%來自亞洲,33.5%來自歐洲,24.9%來自北美洲及7.3%來自拉丁美洲。
來自Altagamma全球市場監測報告(Altagamma World Markets Monitor)的數據顯示,按地域劃分的全球奢侈品市場里,亞太區(日本除外)是增長最快速的地區,2005年至2010年,其復合年增長率達13%。2010年亞太區占全球奢侈品市場的16%,銷售額達280億歐元。亞太區的主要增長動力一直來自中國對奢侈品的需求量整體上升,2010年的增幅達30%,此動力將會持續。
新秀麗援引的來自Frost&Sullivan的數據也印證了該點。2010年,按照地區劃分,亞洲是全球最大的行李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40%,其中日本占18%。
亞太市場份額不僅占到上述兩家公司銷售額的1/3,而且它們更看重這個地區未來的發展潛力。
依據Altagamma預測,未來亞太區將繼續為增長最快速的地區,于2011年至2014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達10%至11%。亞太區的重要增長動力是消費者人數整體增長,此動力將持續。{page_break}
看重中國奢侈品市場潛力
在整個亞太市場中,中國市場無疑是重中之重。
普拉達方面表示,在其亞太區的市場增長中,以中國內地消費者的奢侈品銷售額增長最為顯著。
在中國,普拉達的直營店鋪數量已由截至2007年1月31日的8家,增至截至2011年1月31日的18家。預計到2014年1月31日,它將在中國增設超過30家直營店。“我們相信,我們有可能實現進一步增長,因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打入更多的中國城市。”
新秀麗則看重旅游業消費所帶動的行李需求增長。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預計亞洲行李市場(不包括日本)2010年至2015年期間復合年增長率將會是全球最高,主要是受惠于中國及印度行李市場高速增長的帶動,其行李市場于2010年至2015年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9%和15%。中國、印度及亞洲其余地方的增長主要是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增長,使其旅行人次及旅游業消費增加,從而帶動對行李的需求上揚所致。
新秀麗方面表示,中國是其在亞洲最大的市場,特點是中產階層人口不斷增長,其可支配收入水平持續上升,并偏好高端或者聲譽昭著的產品。中國消費者非常重視品牌,這些特色非常適合新秀麗公司產品在中國市場發展。
來自Altagamma數據表明,在亞太區內,按銷售額計算,中國是奢侈品行業的最重要國家。中國國內的奢侈品銷售額自2007年以來按2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10年銷售額達90億歐元,占亞太區總額的33%及全球奢侈品銷售總額的5%。
而且據Altagamma預測,未來中國將會是亞太區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2011年至2014年的銷售增長約為15%至20%,并將于未來5年成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場。
還有更為樂觀的判斷。
今年5月,國際知名咨詢機構貝恩顧問有限公司與意大利奢侈品生產者協會聯合發布的半年度奢侈品市場報告顯示,全球奢侈品市場目前已徹底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2011年全球奢侈品市場預計將達到1850億歐元,創下最新紀錄。該報告稱,若將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的購買力計算在內,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潛力如此之大,無疑成為奢侈品鐘情的最好理由。
不過,值得思考的是,在普拉達等幾家公司一致看好亞太區特別是中國市場發展的同時,曾經擬赴港集資的意大利奢侈品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和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卻都另有動作。
據路透社報道,菲拉格慕于6月29日在米蘭交易所掛牌上市,該股上市交易即告大漲6.17%至9.555歐元,力抗表現平淡的市場預期。
另據《金融時報》網站報道,相較公開發行股份上市,Jimmy Choo向同業或私募基金直接出售股權的機會更大,巴利(Bally)品牌持有者Labelux有意斥資逾5億歐元入股Jimmy Choo。
這也顯示出當前國際品牌在資本市場上的選擇態度還是相對審慎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