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20余年小地攤變服飾城
株洲蘆淞服飾城一角
就像依托運河,德州的扒雞從提籃小賣發展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樣,依托“南有株洲、北有鄭州”的鐵路樞紐地位,株洲的服飾產業從火車站旁的地攤式叫賣,發展成一個年銷售額逾300億元,擁有43個專業市場,近百個市場,匯集國內外知名品牌4000余個,商戶近3萬戶,解決10萬人就業,輻射相關產業20萬人的大型產業,株洲蘆淞服飾城成為中南五省最大的服裝集散地。不同的是,從提籃小賣到產業龍頭,德州扒雞走過了300年;而株洲的服飾業只用了20多年。伴隨著武廣高鐵的開通,由此而來的人才流及相關物流、資金流,正逐步促使這個產業實現升級提質,進而發展上游產業,成為一個“有根”的產業。株洲市政府打造的五個千億產業集群中,服飾業的發展尤為引人矚目。
◎小地攤因火車而興成大產業
株洲蘆淞服飾城位于株洲火車站一側。服飾城內,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類似于大型百貨商店的建筑,這是一個個專業市場,2.8萬戶商戶就匯集于此。
每天早上四五點鐘,當城市剛剛從睡夢中蘇醒,從火車站涌出的大量進貨商匆匆進入服飾城,開始為期半天的采購。服飾城里寬闊的道路往往因為繁忙的各式運貨車輛而變得擁擠。在這個營業面積達105萬平方米的服飾城內,這樣的場景到處都是。蘆淞區政府正試圖通過改造和擴建近60萬平方米面積來改變這一現狀。
直到下午三點之后,進貨商們逐漸踏上返程列車,前來購物的市民和游客穿梭于各個市場,給服飾城帶來了另一種熱鬧。作為一個國家3A級景區,蘆淞服飾城對游客有著足夠的吸引力,“我們這里有43個各類服飾鞋帽小商品專業市場,匯集了2.8萬戶經營戶。如果全部逛下來,大概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蘆淞區市場管理局夏丹科長說。
很難相信,這個有“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中國品牌市場”、“中國服飾名城”、“中國十大服裝專業市場”、“中國服裝商貿名城”、“中國女褲名城”等“國”字號榮譽的大型現代專業服飾城其實是從一個個地攤開始的。
“株洲是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一些有眼光的人發現了這一點,從1986年開始,他們從廣州等南方城市販來服飾在火車站旁邊搞批發零售。漸漸地,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了1989年的第一個服裝市場的誕生。”夏丹說。
蘆淞區政協常委、蘆淞區工商聯副主席夏先文就是最早的“有眼光的人”之一。那時候,這位“江西老表”晚上上車,十幾個小時后到達廣州,買好貨后回來,得花三天時間,然后在株洲火車站旁擺地攤。南來北往的過客是“夏先文”們的龐大消費群。二十多年下來,伴隨著蘆淞服飾城的成長壯大,他不僅成了一個著名服裝品牌兩個省份的總代理商,還與人合伙投建了一個服飾創意產業園。
在夏先文和很多成功的株洲商人看來,蘆淞服飾城的成功顯然取決于兩個要素:一是株洲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二是政府對這個產業的積極引導。
株洲蘆淞的交通四通八達、方便快捷,位于京廣、浙贛、湘黔三條鐵路干線交匯處,320和1815國道穿越境內,全國客貨運特級站——株洲火車站、湘航株洲千噸級碼頭,連接河東河西的湘江大橋都坐落在區內。蘆淞通達全國的客貨運專線150多條,商品能輻射到全國20多個省、230多個縣(市、區)、約15萬個銷售網點,并與東南亞、非洲、西歐等地區建立了商貿往來和戰略合作關系。
1989年,株洲市在地攤漸成規模的基礎上,投資建設了第一批服裝市場,并在其后通過多種方式新建擴建各類專業市場,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速度”引來人才,高鐵為產業提質
高鐵來了,蘆淞的服飾業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這個改變是沒有開通高鐵前,人們所無法想象的。“坐車太方便了,跟公交車似的,速度又快。有一次,我老婆上午給我打電話,問我在哪里,我說在廣州啊,她很吃驚,啊?什么時候去的?”夏先文對此很得意,也很滿意。對于一個曾經要買黃牛票,每次半夜趕火車,坐十幾個小時到廣州進貨的人來說,現在這種買票便捷、快速往返的交通方式是令人贊嘆的。
對于夏先文來講,交通的便捷不僅僅體現到生活方式的改變上,更多的是給他的生意帶來的變化。“以前我們這里離廣州遠,高端人才不愿意來我們這里工作?,F在好了,上車只要兩個小時,每周、甚至每天都能回家,相當于在廣州市區上班了,高端人才也愿意來這里了。”夏先文說的是他自己的例子。去年,他用近乎雙倍年薪,并配車的條件,從愛登堡服飾挖來一位營銷總監,每天乘坐高鐵上下班,非常方便。人才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本地的商人眼光很有局限性,做策劃,搞營銷,魄力小,層次只放在了中南五省。這位營銷總監來了之后,馬上立足全國市場,搞了幾次策劃,很成功。”夏先文對于能挖來這樣的人才很是滿意。
牛仔水洗技術要求較高,一直以來,廣州執全國牛耳。高鐵開通后,夏先文的朋友從廣州高薪挖來人才,實現了水洗技術與廣州相頡頏。再加上株洲本地的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遠低于廣州,即使加上物流成本,其價格優勢也仍然明顯。如今已經有不少廣州企業到株洲來水洗。“幾年之內,我們就有可能超越廣州,成為水洗技術最高的地區。”夏先文認為。
蘆淞區工商聯常委李光招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距離被拉近了,朋友們間的交往也多了。原來我的廠商一年來一次,平時不愿意坐幾個小時的車來這里,現在兩個月就能過來一次,很方便。”
對于生意人來講,交流就意味著商機。對于產業來講,交流意味著技術提高,機遇增加。
◎從“批發”“創造”,到高鐵為產業扎根
上世紀90年代后,伴隨著鐵路提速,其它地方去廣州時間的縮短,株洲服飾業曾經遭遇過低谷。為讓服飾業發展有根基,株洲試圖用加工業來挽救服飾業。截至目前,株洲已經成功注冊本土服飾品牌400多個,其中國內知名品牌10多個,發展成為擁有規模加工企業1000多家,初具規模的服飾產業集群。
事實上,正是借助高鐵,近兩年里,株洲的服飾加工業真正步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株洲制造”開始初具規模。夏先文描述了株洲服飾小商品業的發展路線圖:從溫州、廣州、義烏等地拉貨過來批發——品牌代理——株洲制造——株洲創造。
這條路線圖也正是株洲市為服飾業打下根基,打造千億產業的發展規劃。高鐵開通后,由于株洲的人力、土地等各種成本相對較低,物流基礎雄厚,在株洲本地冒出一家家服裝加工企業的同時,外地客商,尤其是珠三角來株洲投資建服裝加工廠的客商迅速增加,數量已達上千家。“我給你講,未來兩三年,廣州老板來株洲開廠的會越來越多,我們將取代廣州成為‘株洲制造中心’。那時候,就不是我們到廣州去進貨,而是廣州客商來我們這里取貨。”夏先文很有信心地表示。事實上,作為中國女褲名城的株洲,其女褲產量已經達到了全國的四成,“市場上10條女褲里面,就有4條是我們株洲生產的。”
在株洲市的產業規劃中,讓服飾業真正打下根基,并不僅僅是成為制造中心、生產加工基地,而是最終達到“株洲創造”的境界,以品牌來支撐起這個產業。在一份蘆淞服飾創意產業園項目的說明中,介紹了株洲市對“株洲創造”的高度認知:“面對高層次的產業發展訴求,認為制造、商貿、物流等配套功能是新時期服飾產業集聚和提升的重要依托,創新發展模式,將是支撐株洲服飾產業產品的提質,增強株洲蘆淞服飾在未來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的重要保障。”為此,株洲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服飾創意產業園”、“千億產業園”的發展定位,并確定了紡織服飾產業總體布局的“一點、兩線、四中心、六基地”的“1246”模式。“一點”為蘆淞服飾城;“兩線”即在S211蘆淞區——株洲縣、G320-G106荷塘區——醴陵市——茶陵縣兩條交通干線兩側則有選點布局紡織服飾產業;“四中心”即蘆淞服飾展示交易中心,服飾批發中心,服飾面料、輔料、配件、設備供應中心及倉儲配送中心;“六基地”指品牌服飾加工基地、紡織加工基地、洗水工業基地、標志服飾加工基地、承接沿海紡織服飾產業基地、針織飾品加工基地。
按照這一總體布局發展,株洲將成為中部地區生產配套完善、展示交易先進、產業發展高端、行業信息全面、環保科學合理、技術材料新潮、品牌有效集中的高端創意產業園。夏先文,這位株洲最早的“有眼光”的人,目前已經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創意服裝產業園里,他和擁有一個市場的老板合資在蘆淞服飾創意產業園里投資建了一家創意服裝企業,發展服飾品牌設計。
“借助高鐵帶來的人才流,承接東南沿海地區服飾產業梯度轉移,我相信未來幾年內,株洲肯定能超越廣州,成為中國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服飾生產和銷售基地!”夏先文對此很有信心。
【微博在線】記者走武廣高鐵微博摘錄
@陳鵬:
株洲商二代、80后商人董武陽在父親的資助下起步創業。株洲的服飾商業圈第一代大多來自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四川,靠地攤及商鋪起家,文憑超低。在他們的要求下,好多二代株洲人都讀取了高學歷。區別是明顯的,董武陽成立了自己的信息公司,在淘寶上賣衣服。二代的創新是知識的創新,是產業的升級基礎。
@潘曉泉:
株洲大街上的公交車全部為電動車,而且無論空調或非空調車,票價均為一元。這種混合電動大巴與傳統城市公交車比,節油超過20%,尾氣排放減少60%。加上免費租賃的變速自行車,株洲這座以往的工業城市,處處散發出低碳環保的綠色氣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