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劫”在何處?
僅僅5個月的時間,棉紡行業就已經是滿目瘡痍、遍地狼藉。
2010年8月到今年8月,棉花價格像“過山車”一樣,從1.7萬元/噸的基點上一路狂飆至今年3月份的3.4萬元/噸。之后,又從3.4萬元/噸掉頭跌到現在的近2萬元/噸,棉花現貨價跌幅已超4成,目前還沒有觸底的跡象。
大起大落的行情,讓棉紡企業如坐針氈,一些企業在高價時囤積棉花現貨,如今卻成為虧損的巨大包袱。
在無數投機者獲勝離場之后,如今的棉花市場只剩一地雞毛。
下游紡織行業的采購需求萎靡不振,導致棉紗價格同樣大大下跌。
8月4日,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召開棉花會議商量解決棉花問題,會議決定2011年新棉上市后,國家將按照19800元/噸的固定價格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收儲交易系統敞開收儲13個省區市生產的棉花,收儲的數量沒有限制。
這是場針對價格暴跌中的棉花市場而展開的拯救行動,但19800元/噸的國儲收購價真的能挽救這場“棉花劫”?
誰在做空
從今年3月份開始,棉花的現貨價格從32000元/噸的天價跌到現在每噸僅售19500元,在瘋狂的投機者賺足離場之后,天價棉花就被打回了原形。
不論去年棉價暴漲還是現在的暴跌,作為價格先導的棉花期貨市場都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大量游資的炒作和離場正是造成棉價大起大落的原因所在。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這輪棉花牛市讓一個綽號叫“野人”的操盤手在棉花投機圈中得以成名。據一位接近“野人”的知情人士表示,“野人”年僅30歲出頭,以600多萬元起家,在2010年棉花上漲時持3萬手多單,之后在高位拋掉,在今年年初又踏準節拍,反手做空,最終獲利逾10億元。
然而,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棉花期貨戰場上,通過投機獲勝的并不只有“野人”,在今年的這波棉花做空行情中,中國紡織行業的一些企業巨頭均參與了戰斗,甚至包括來自新疆的大型棉商、來自北京等地的私募基金以及以“墻頭草”聞名的浙江系游資也都順勢參與了做空。
在期貨市場上,要想獲得戰斗的勝利,最重要的是講究順勢而為。即當棉花的基本面轉好,大家紛紛做多時,則投機資金不約而同的順勢加入做多的行列,而當棉花的基本面變差,投機資金又會集體變換陣營,反手做空。
這種資金的集群效應,無形中造成了棉花的上漲與下跌,不但速度快,而且幅度大。
在這場投機游戲中,現貨市場上處于棉花產業鏈上的無數軋花廠、棉企及棉花貿易商就不幸成為游戲的犧牲品。
這種棉花價格的暴漲暴跌,讓很多現貨企業難以適應。一位棉商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這兩年的棉花市場,那就是最差的棉花賣了最高的價格,最好的棉花賠錢賣了最低的價格。
“2010年高棉價時期,貿易商大量搶購棉花,大家發現高等級棉花存在缺口所以在價格好的時候先將低等級棉花出掉了,那時覺得高等級棉花到后面會出個好價。但自2011年3月份開始,棉價持續下跌,留在手中好的高級棉也沒人要了,最后只能賠本賣掉”,中國棉花信息網高級分析師朱惠婷表示。
由于棉花暴跌,手中棉花無人問津,還貸壓力又大,一大群中小棉企就這樣在溫水中被慢慢煮死。
記者了解到,2010年新疆自治區農信社各項貸款較年初增加250億元,其中“三農”貸款不低于200億元,增幅為歷年之最,主要圍繞“三農”的糧食、棉花等市場。
今年5月,新疆農發行啟動了追貸款計劃,銀根緊縮使得當地棉花的價格戰更加劇烈。據知情人士介紹當地農發行實行了黑名單制度,如果企業沒有按時歸還貸款,即將計入貸款黑名單。{page_break}
出口不景氣
而此時,作為第一紡織出口大國的中國,國際紡織品服裝消費市場的復蘇仍遙遙無期。在全球經濟二次探底風險加大的氛圍中,悲觀的情緒繼續蔓延。
正是由于紡織服裝行業的整體蕭條,使得眾多企業紛紛減少了棉紗的采購,訂單稀少。
“新疆棉有少量銷售,紡織廠采購量依舊不大,都是一點一點的在采購,”新疆沙灣的軋棉廠劉經理這樣告訴記者,“先觀望一陣再說,現在身邊也有開始出手的,即使有收儲價托底,但我們還是等訂單狀況好些了再出手。”記者了解到,盡管劉經理所在的軋棉廠在今年年初及時將手中的貨清掉,避免了“被深套”的命運,但近一個多月未接到紡織訂單讓她對收購新的棉花保持謹慎。
新疆每年的棉花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這里成了這場“棉花劫”的重災區。
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棉農顏先生告訴記者,當地的軋花廠多如牛毛,大大小小遍布縣鄉一級的各個村落,棉農采摘的棉花賣給軋花廠后,經軋花廠加工成皮棉再賣給紡織企業。但這些軋花廠大部分正處于生死邊緣。
“在2010年八九月份新棉上市時,新疆當地的銀行,像農發行就會給軋花廠放貸款用于收購新棉,貸款周期一般為一年,現在很多軋花廠仍舊堆滿了去年高價收購的棉花賣不出去,棉紗也賣不動,根本無錢還貸,有的甚至將棉花以很低的價格抵押給銀行用來還貸。”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根據中國棉花信息網公布的數據,8月16日,新疆地產四級棉為18000元/噸,期貨倉單棉為19500元~19700元/噸,均低于國家發改委制定的今年棉花的收儲價格,這是國內棉花現貨價格連續兩周低于國家收儲價19800元/噸。
“前所未有的壓力,這對棉紡業絕對是個災難性的打擊。加工的棉紗還不如原料值錢,成本錢都賺不出來。”福建長樂一位主要以生產棉紗為主的企業總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正力求生產其他類原料的紡織產品。長樂享有“紡織名城”的美譽,是全國三大針織布面料重點區域之一和三個百萬紗錠基地之一。
“去年光加工費1噸就能賺1萬元,讓人想不到的是,今年什么都不干,1噸原料就要賠1萬元。”該經理說。去年11月,該公司以3.2萬~3.3萬元/噸的價格采購了一批皮棉,因為沒有訂單,車間一直沒敢開工,現在這些原料還在倉庫堆著。
他告訴記者,棉紗的價格往年一直很平穩,市場價一般在4萬元/噸左右,而今年到現在棉紗市場價降到了2.8萬~2.9萬元/噸。
“現在最缺的其實是訂單,消費疲軟使得下游企業對棉紗的需求也在下降。”該經理分析說,“往年我們的業務主要靠出口,今年因為日本地震、美國經濟不景氣等因素造成了國際需求疲軟,到處找客戶都找不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