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煉內功 擺脫假洋品牌
“達芬奇”密碼剛被破譯,味千拉面又受指責,“假洋鬼子”綿綿不絕,而“造假”花樣也層出不窮。消費者一方面痛恨被假洋品牌所欺騙,但一方面又對其無可奈何,甚至,監管部門對“假洋品牌”也無從下手。其實,假洋品牌不僅存在于家具、食品領域,在服裝、珠寶、化妝品等時尚產業領域存在假洋品牌現象也不乏見,而且存在多年。
為何假洋品牌在國內泛濫成災?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首先是被消費者逼的。一些消費者有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盲目追求所謂昂貴的東西,而一些企業為了節省品牌建設的時間,省去品牌建設的巨額投入,就“投其所好”弄個假洋品牌提高自己的身份。當然,單純指責消費者高看洋品牌并不完全正確。假洋品牌在市場高溢價,弄個假洋品牌可以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錢,也引誘了部分不法企業突破道德底線,想盡辦法取個夠“洋氣”的名字,也是假洋品牌盛行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給商場逼的,現在一些百貨商場招商時喜歡給“洋品牌”超級待遇,如安排到一樓主要位置,甚至給予低扣點、倒貼裝修費用等,而對于民族品牌安排位置稍為次一些,甚至還常常找借口把民族品牌“掃地出門”。儲如此類,讓假洋品牌在市場上越來越吃香。
然而,在社會輿論正掀起新一輪對假洋品牌聲討之時,也暴露出我國質量監管體系仍存漏洞。雖然明知不少號稱來自國外的洋品牌,基本沒有內涵、沒有文化、也沒有科研,然而這些假洋品牌企業證照齊全、手續完備,在目前的法律環境下,尚無法確定其為不正當。
但在這里筆者可提醒那些已進入或準備進入假洋品牌運作的商家們,縱然假洋品牌的身份可幫助你的產品更快地打入市場,可當企業做大之后,企業就會完全暴露在鎂光燈之下,品牌丑陋的身世就會變成說不清道路不明的事,這給企業及品牌帶來的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這一點“達芬奇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警示。{page_break}
當然,要真正根除假洋品牌還是有一個過程,在日本、韓國都經過對本民族品牌不自信的過程;另外,就是還有待于本土品牌的崛起,要自強,就需自身不斷修煉內功,不斷提升美譽度等,這樣也是根絕于假洋品牌泛濫方法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