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半年內從每噸3萬跌至1.9萬
經歷了跌宕起伏的2010棉花年度,2011年的棉花收購已經開秤。開秤以來,國內棉花市場價格連續5個交易日低于19800元/噸。
9月8日,棉花臨時收儲預案啟動。面對當前復雜的市場形勢,臨時收儲將如何影響棉花價格?在銀行信貸收縮的背景下,棉花臨時收儲資金又如何得到保證?
棉花價格經歷“過山車”,連續5個交易日跌破收儲價后國家啟動棉花臨時收儲
2010棉花年度是棉花行業有史以來經歷的最為復雜的一個年度,棉花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行情。數據顯示,2010年新棉收購伊始,價格便高開高走,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從9月1日的18002元/噸持續上漲到11月11日的31302元/噸,漲幅高達74%,創下了國內棉花價格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從今年3月份開始,棉花市場行情急轉直下,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從3月10日的31228元/噸持續下跌到8月16日的19059元/噸,跌幅達到39%,這種跌勢也是前所未有,整個年度棉價經歷了一個“過山車”行情。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客戶二部負責人表示,從供需形勢看,我國和全球棉花產量都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而全球經濟不景氣等諸多因素抑制了棉花需求的增速,國內外多家機構均預測新年度的棉花將供大于求,這種供需形勢的調整對棉花信貸政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穩定棉花市場,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八部門聯合發布《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決定從2011年度開始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
預案提出,2011年度臨時收儲將在新疆13個棉花主產省(區、市)執行,臨時收儲價為標準級皮棉到庫價格每噸19800元,一旦市場價格低于上述水平,國家將對棉花實行臨時收儲,執行時間為今年9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即2011年度新棉交售期。
新棉收購開秤以來,國內棉花市場價格連續5個交易日低于19800元/噸。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根據《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相關規定,中儲棉總公司于9月8日啟動了棉花臨時收儲,不限數量,敞開收儲。
臨時收儲政策有助于穩定棉花生產、經營者和用棉企業市場預期,政策啟動后棉花價格已呈微漲態勢
據了解,1999年國家放開棉花購銷價格后,國家通過在主產區臨時收儲皮棉的辦法,緩解市場因供求、價格波動帶來的周期性問題,對于穩定棉花價格、保護棉農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頒布實施的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將國家在棉花主產區臨時收儲皮棉的措施常態化。按棉花臨時收儲預案要求,在棉花播種前,國家制定并公布棉花主產區皮棉臨時收儲價格;新棉上市后,當市場價格低于臨時收儲價時,國家敞開收儲。
與原臨時收儲措施相比,新的收儲制度有兩大突出優點:一是提前公布收儲價格,可以使棉農、用棉企業事先做好各自的生產計劃;二是不限數量敞開收儲,可以使交儲企業放心收購籽棉,確保棉農受益。
專家認為,臨時收儲制度的建立和發布,相當于給棉農吃了一粒“定心丸”。政策有助于穩定棉花生產、經營者和用棉企業市場預期,保護棉農種棉積極性,并保證棉花市場供應,從而穩定今后的棉花生產規模和價格波動。
數據顯示,自9月8日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啟動以來,棉花價格已改變了前期不斷走低的趨勢,呈現出微漲態勢。棉花指數已由9月7日的19502元/噸,回升至9月16日的19738元/噸。
另據媒體報道,自收儲政策啟動以來,收儲市場成交比較清淡,市場對棉花價格看漲預期明顯增強,收儲政策效果開始顯現。{page_break}
收儲政策面臨巨大資金壓力,農發行把防止出現“賣棉難”和“打白條”作為棉花信貸工作首要任務
在今年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背景下,銀行信貸資金吃緊,棉花收儲所需的巨額資金是否能按時足額到位,也備受市場關注。
農發行相關負責人認為,從棉花收購資金供應面看,參與收購的商業性資金會大大減少,棉花收購對農發行資金的需求將會明顯增加,而國家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使政策性收購資金供應將面臨一定的壓力和挑戰。
此外,市場人士還指出,部分購銷企業2010棉花年度的經營出現虧損,可持續經營能力和資金實力下降,對信貸資金的依賴也會進一步增加。
對此,農發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做好臨時收儲相關工作,農發行總行要求各分行在預案啟動后,對于符合收儲要求的棉花,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向參與交儲的貸款企業及時足額提供資金,使這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據悉,農發行在新年度貸款資格認定中,將通過貸款資格認定,合理布局收購資金供應點,使該行的貸款企業將基本覆蓋棉花主產區。農發行有關負責人還表示,該行將把已認定貸款資格的企業通過一定的方式告知廣大棉農,方便他們售棉。日前結束的農發行2011年棉花收購信貸會議提出,要把防止出現“賣棉難”和“打白條”作為棉花信貸工作的首要任務。
據介紹,為了保證棉花市場和整個產業鏈的健康運行,農發行信貸支持還從棉花流通向深加工領域的延伸,紡織企業也成為該行重要的客戶群體。
農發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延伸一方面有效推動了棉花加工增值,保護了廣大棉農利益;另一方面也拓寬了該行支持購銷企業的銷售渠道,有利于防范系統性風險,更好地支持收購。
截至2010年末,農發行支持的紡織企業共有498家,紡紗錠數4300萬錠,占全國的40%以上。2010年,對紡織企業累計發放貸款334.6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