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價難敵人民幣升值 外貿訂單驟減促進口暫停
為期5天的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由于這幾個月來影響中國外貿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四季度和明年,至少明年一季度的進出口形勢會相當嚴峻。”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10月19日表示。
3月份31.5%,8月份27.1%,8月份18.9%,外貿同比增長數據從今年3月份開始一路下滑,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和進口的增幅都比去年同期回落10個百分點以上,增速下降趨勢明顯,決策層表示出了擔憂。
繼溫家寶總理調研之后,商務部及下屬各商會也對當前外貿形勢進行針對性的調研。一位參與調研的商務人士告訴記者,這次調研不但針對出口,還有進口,“但就目前的調研情況來看,外貿形勢十分嚴峻。”他說。
顯然,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拖了GDP的后腿。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9.1%。其中,外需對GDP貢獻率為-1.3%,和上半年-0.7%相比,其短板效應更加明顯。
對此,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微博)對本報表示,中國經濟在未來的2-3年增長速度會有所放緩,中國經濟軟著陸實際正在形成,積攢了十幾年的問題正在解決。
與此同時,目前貨幣政策尚難言松,“定向寬松”之法浮出水面。10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財稅和金融政策,此時減稅無疑是一劑良方。
提價難敵人民幣升值
“出口市場越來越難做了。”這幾乎是本報記者在廣交會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最低工資標準比去年上漲20%,原材料價格一年之內翻兩倍以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去年中的6.8到如今的6.3……在今年年初的春交會上,許多企業仍糾結在是否漲價的問題上,但到了秋交會,漲價似乎已成為企業繼續生存的唯一途徑。記者走訪發現,本屆廣交會可謂“漲”聲一片,企業普遍將提價5%-20%不等。
價格雖然漲上去了,但前來參展的山東萊新外貿集團公司銷售經理王輝卻并不興奮,因為這與將近20%-50%的原材料漲幅相抵,企業利潤反而降低了。
作為連續5年排名中國出口額最大500家企業之一的山東萊新,其主要出口地為歐美。本屆廣交會,王輝感到來自歐美的訂單明顯減少了,“預計四季度訂單還將繼續下滑。”{page_break}
企業的切身體會與官方的統計數據相契合。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首日入場9.5萬人次,較去年的約12萬人次銳減21%。此外,一期累計報到人數中來自亞洲的有59280人,占比近六成,來自歐洲的有17637人,來自美國的僅有4078人。從成交量上來看,以一期機電產品為例,美國成交量下降54.9%。
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何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本屆廣交會可以看出,外部環境對中國出口產生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首先,美歐經濟體弱勢增長的格局并無好轉的跡象,對我國出口的負面影響愈加顯著。
接受記者采訪的很多參展商均表示,估計明年的訂單可能會更差,但目前他們最擔心的卻并非訂單,而是人民幣升值。
“成本上漲還好說,我們可以通過加價轉嫁,但面對人民幣升值我們毫無辦法,半年前和半年后的利潤差別可能是幾千美元,而且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可能性非常大。”重型卡車制造商安徽華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銷售經理王喜鳳說。
為了留住工人和市場,企業只好選擇“短平快”的小單。因此,一期成交的訂單中,均以三個月以內的短單為主,短單占比達到52.7%。
Q4出口增速或滑至個位
而決策層最擔心的是,外貿的此種下滑是否成為趨勢。
10月13日溫家寶總理在廣州主持召開外貿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對外貿易應當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這三個支柱開展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穩增長”這次被放在了首位。
這是廣交會開幕的前一天,也是繼金融危機之后,溫家寶首次出席廣交會。座談會上,企業代表們普遍反映的就是,近年來勞動力、原材料價格上升和人民幣升值,造成外貿企業利潤下降,生產經營困難,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幫助企業度過眼前的困難。
“這幾年職工工資每年增加10%。但是以此為基數還會產生許多成本。比如說,養老保險占工資總額的10%,醫療保險占工資總額的6.5%,工會會費占2%,都會相應增加。”深圳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郭小慧在調研會上給溫總理算了企業綜合成本上升的賬,她以人民幣升值對企業的影響為例:200個企業當中,60%以上的企業說幅度超過3%時會對企業造成很大影響,甚至虧損。
國家調研結束后,商務系統層面的調研也隨即展開。本報記者獲悉,本次廣交會商務部及各商會將對企業訂單情況、生產情況、利潤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展開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將上呈國務院。
綜合考慮外需成本和匯率、基數等因素,商務部預判,今年全年進出口增幅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而參與調研的上述商務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調研情況來看,第四季度外貿形勢十分嚴峻,出口增速有可能下滑至個位數。這與很多機構的預測頗為一致。
瑞銀證券中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由于歐元區經濟受到主權債務危機拖累,預計中國的出口將在未來數月明顯放緩,年末增速將降至個位數,而2012年僅增長5%。
由于預期出口增速將在未來幾個月中顯著趨弱,瑞銀也將中國的出口額增速預測從12%下調至5%,并將實際出口量預測從9%下調至6%。{page_break}
外貿政策微調
嚴酷的外貿形勢下,政策動向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將把擴大進口與穩定出口結合起來,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中國始終堅持開放的貿易政策,既重視出口,也重視進口,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調研中溫家寶“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的政策定調無疑給寒風蕭瑟中的外貿企業注入一股暖流。
高層的表態意圖明顯——在今年余下的數月以及明年全年,外貿政策將基本保持穩定,包括加工貿易、出口退稅、金融、保險及匯率政策。這也意味著持續近一年的“促進口”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經濟學家茅于軾日前表示,目前我國經濟結構的問題有兩點:首先是出口太多,因此積累了大量的順差,表現為三萬多億的外匯儲備。其次,經濟增長過多依靠外貿。
不過這一次,僅僅依靠外貿來拯救中國經濟幾無可能。
2008年金融危機時,外貿對我國經濟復蘇貢獻巨大,但也留下了一些弊端。如今,國家開始重點調整經濟結構,而顯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是不可能完成轉型的。因此,即便三季度GDP放緩至9.1%,也是在國家允許范圍內的。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稱,經濟增速就是再放緩,GDP每年8%的增速也是全球第一??梢娊洕鏊俳等?時代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的。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指出,投資、消費和外貿這三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大格局不會發生驟變,但會漸變。
那么,最先松動的將是財稅政策。10月20日,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1至9月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71292.18億元,同比增長27.4%。減稅呼聲由此再起。
受訪專家一致的觀點是,適當減少流轉環節的稅收有利于企業和居民的收入增長,也有利于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順利開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