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年年在漲價 今秋又貴兩三成
到底是什么推高了國內服裝價格漲得兇還有其他原因。
現象掃描
服裝年年在漲價 今秋又貴兩三成
昨日,廣州多家商場的秋冬裝銷售區顧客盈門。據不完全統計,4天來,近十家主力商家的秋冬裝銷售同比增幅超過30%。
向記者感嘆服裝價格太高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市民張瑾說,某標稱韓國的品牌,今年一款長款大衣標價3980元,而去年類似的款式才3000元出頭,漲得很夸張。
“想買雙秋季單鞋,但一看價格牌,大部分都是標價1000元以上。記得前年買了一雙單鞋,700多元,我都要等到打五折的時候才舍得出手。” 李小姐抱怨說,“漲得這么厲害,不打五折我是不會出手的。”
記者調查發現,以前商場里普通品牌的衣服基本還是以三位數為主,現在隨手拎起一件毫不起眼的薄羊毛衣,標價在千元以上的并不少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季的秋冬裝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左右。“這幾年鞋類、男裝、童裝價格差不多翻番,女裝的漲幅也在60%左右。”
經常到香港購物的陳先生對此很驚詫,他說,內地品牌的服裝漲得兇,都接近國際高端品牌在歐美的價格了。“在廣州,標價上千元的男士襯衣比比皆是,但是國際一線品牌BURBERRY(巴寶莉)的襯衣在香港也是差不多的價格,真是莫名其妙。”{page_break}
原因剖析
披上“洋外衣”馬上身價倍增
究竟是哪些原因助推衣服鞋類價格暴漲?是原材料采購?用工成本?成品定價?
記者采訪了多名業內人士,他們一致認同,這幾年,服裝成本確實大幅上漲。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服裝廠老板告訴記者,近兩三年來,服裝企業的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兩者疊加漲了40%以上。不過,也有知名百貨公司總經理向記者透露,服裝的成本價撐死占標價的30%。
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為記者解剖了服裝的價格構成,一件服裝,標價的1/3是屬于廠商的,而廠商的利潤可達到一半,也就是說,一件服裝,只有標價的1/5~1/6是成本價。“在進入品牌代理商階段后,價格開始大幅飆升。其余的1/3是屬于批發商或代理商,不過做直營的廠商也擁有這一部分,零售渠道成本占據最后的1/3。”
為了打開銷路,很多服裝品牌都會想方設法進駐百貨商場。國內百貨商場大部分實行聯營扣點,即售價中扣除一定的點數給百貨公司。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百貨公司的扣點為15%~35%不等,具體點數根據百貨公司的影響力和品牌的實力不同而定。
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則將近年服裝價格漲得兇的原因之一指向商場頻頻舉辦的折扣促銷。“以前,一個季度最多兩次深度促銷,但是如今,一個月一次深度促銷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折扣可低至兩三折。這些都需要品牌供應商讓利,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供應商只能拔高原價。”
更重要的原因是服裝品牌的定價策略。“國內服裝價格大幅上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近幾年國內服裝品牌爭相走高端路線,價格也開始與國際接軌。”黃文杰說,很多國內生產者為了抬高身價,紛紛在國外購買或注冊洋品牌,將自己包裝成國外的品牌,而披上“洋外衣”的國產貨隨即身價倍增。據保守估計,目前百貨公司有三成左右的服裝品牌是“假洋品牌”。有業內人士還透露,這幾年服裝品牌紛紛走高端路線,與百貨公司的引導不無關系。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商場更加青睞定價高的高端品牌。{page_break}
值得思索
價格與國際接軌 質量差距不小
價格與國際接了軌,質量與設計是否能夠同步呢?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服裝企業并未在品質上下足工夫,這也讓在意性價比的消費者十分反感。市民黃先生告訴記者:“十年前,百來元就可以買到質量很好的衣服,可現在我買了件上千元的衣服,穿一次口袋就裂了。”
吳先生則表示,前幾年,也會花高價錢去購買假洋品牌,但是后來接觸國際知名品牌多了,發現這些假洋品牌的價格和國際一線品牌差不多,而質量款式卻比不上人家,覺得花高價不值。現在一有機會出差去香港,就會買很多一線品牌的衣服,付出并不會比在內地買假洋品牌多。“如果不在質量和款式上下大工夫,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價,我相信,隨著國人對外國品牌認知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假洋品牌不值這個價。”吳先生認為。
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也表示,國內服裝品牌質量和設計的上升還需要過程。“國內服裝業應該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過渡,要靠設計和品質獲取廣泛的市場和更高的利潤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