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在美國展開網上銷售 走高端路線不在意銷量
2010年2月,中國品牌“李寧”的第一家美國零售商店在俄勒岡州波特蘭正式剪彩開業。
據報道,在市場份額節節下滑,國內“一哥”不保的情況下,李寧公司不僅沒有節衣縮食,反而做了一件令人大感意外的事——去美國開網店。據報道,李寧公司已經在美國正式展開了網上銷售業務,主要銷售類別為籃球裝、女裝運動服及跑步鞋。
之前,李寧的國際化步伐已經遍布歐美國家,李寧不僅贊助了西班牙國家籃球隊,還與美國NBA巨星奧尼爾進行了深度合作,借此加強美國人對李寧品牌的認識。而這一次,李寧的“走出去戰略”則是,在美國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經營李寧在美國的品牌。
據說,這鞋賣的還真不便宜。據介紹,一雙普通的李寧品牌男裝運動鞋約80美元,與同類的阿迪達斯與耐克的鞋子價格差不多。
別人都在收縮戰線,李寧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其中原因何在?一雙80美元的運動鞋,價格與國外知名品牌相比并無優勢,李寧為何在國外還堅持高價路線?種種疑問讓很多關心李寧的人,都摸不著頭腦。《天下公司》記者試圖聯系李寧公司進行采訪,李寧公司在回復《天下公司》的郵件中說,李寧公司的海外市場策略沒有改變。根據李寧公司的戰略規劃,目前李寧公司仍在探索及積累海外市場拓展經驗的階段。通過“數字李寧”這一家公司在美國開啟電子商務業務,旨在進一步探索美國市場并積累海外市場的經驗,同時李寧公司的成本不高,風險可控。
國際化是李寧一直的追求所在。李寧公司CEO張志勇給李寧的國際化定的標準是:海外部分的收入達到20%以上,李寧的國際化道路才可以稱得上成功——目前李寧的海外貢獻率還不到5%。對于李寧的國際化路線,運動品牌專家張慶認為,李寧的國際化路線其實已經失敗。就美國而言,盡管簽約了眾多NBA大牌明星,但是李寧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還是極為有限的。
張慶:在2001年的時候,張志勇剛剛擔任ceo就提出推動李寧國際化,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海外市場的收益要占到總收益的20%。現在這方面的發展,10年了,還沒有達到。海外某些國家還可以,但是在美國和歐洲這樣的市場還是比較初級。他簽了一些大牌球星,但是客觀上是對國內市場的推動力更大些。
張慶認為,李寧在美國成立網上商城,也許并不在意有多少銷售量,更主要是搭建銷售平臺,突破在美國線下銷售渠道的限制。
張慶:在美國和歐洲這樣的市場,品牌銷售渠道相對規范。一個新的品牌想進入這個市場,一方面有阿迪、耐克以及當地品牌的阻礙,另一方面當地的一些渠道也大都被這些品牌所掌握。李寧要進入,也許透過網絡,可以打破地域的邊界,增加一種分銷方式。
如果放在3年前,李寧公司大肆國際擴張的舉動,可能還會贏得滿堂彩;但是如今的李寧,卻讓人不得不質疑其海外擴張的正確性。根據其上半年財報,盡管李寧公司以94億港元的營業額領先于安踏體育的74億港元,但在集團盈利方面,安踏15.5億港元遠超李寧的11億港元,李寧國內“一哥”的地位被安踏取代。
事實上,李寧上半年業績下滑并不出乎意料。自從去年大刀闊斧地進行戰略轉型以來,李寧就一直經受著嚴峻的考驗,訂單下降、股價大跌、高管辭職、公司發盈警……毫不夸張的說,2011年以來李寧公司幾乎沒有好消息傳出。
這幾年,運動品牌的競爭早已白熱化。以安踏、特步、匹克為首的“福建幫”異軍突起,他們以秋風(微博)掃落葉的草根精神,用專賣店的方式,迅速地完成了對原先李寧重要的二三線市場的覆蓋。安踏等門店操作靈活,以鞋類為例,他們價格通常在250元以下的區間,且門店大多為總部直接管理,能迅速對市場做出反應;李寧的每雙鞋平均比安踏貴35%左右。
而在一線城市,在耐克、阿迪達斯的強大壓力下,李寧也避免不了一場正面戰。李寧的價格通常比阿迪達斯、耐克低10%左右,在一線城市,李寧的品牌影響力和10%的價格差,通常是一個尷尬的界限。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寧還依舊我行我素,加大海外市場的投入,漫長的成長距離,會不會讓李寧隨時可能陷入國內失守、國際化還未成功的兩難境地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