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來華打假是誰的損失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旗下的知識產權部已經先后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遞交了三批共30個“偽意大利”品牌,它們打著“意大利”旗號誤導消費者,意方呼吁中國政府采取針對性措施。
意大利為了維護自己的商業信譽,派出了政府專門的貿易管理機構來中國維權,看來意大利人是忍無可忍才來“拜訪”我們的相關部門。中國肆虐的“偽意大利”品牌,不僅搶占著真正意大利產品的中國市場,而且一再詆毀著意大利這個世界品牌殿堂的無上榮譽。說道這,看來意大利人的確是受損失了,而且損失還不小。不容置疑,這種損失是因為我們肆虐的“偽意大利”一再侵權造成。
“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不知何時成了國內一些缺少商業道德與正確價值取向唯利是圖商人的牟財手段。榜洋牌子,鉆法律空子,利用一部分缺乏理智消費與健康奢侈品的專柜,成了意大利原裝的歐洲品質。
部分商人為何要做出這種缺乏內涵與品質的卑劣行為呢?正是迎合了部分扭曲消費群體的“洋葷”口味,物以稀為貴,意大利原產與歐洲品質是這部分商家在推銷時主打的標榜價值。如果說,這些產品是名副其實的來自意大利,來自歐洲的話,這種消費到還能上得了所謂的“臺面”,成為部分富裕階層的身份代表,賦予這些富人們所謂的高貴與顏面。但事實上,一再充斥市場的假洋牌子已經無法分辨支撐這種虛榮心背后商品的真偽。有可能,你花天價錢為得一個這樣的尊貴虛榮感,在品牌專柜買的“意大利品質”,其實就產自我們的小作坊,僅僅單純的就是一個口感很洋氣的牌子而已。
放眼國內市場假洋貨一路走俏,正是國人“崇洋媚外”之風讓不法商家有機可乘,國人對洋貨的推崇備至讓不法企業繼續投靠“洋大爺”有了“底氣”。意大利跨國來維權,這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假洋貨經濟盛行不斷蠶食健康的市場經濟體系的嚴峻形式,以及這給他國貿易造成的損失,我們更需要去“顯微” 這種現象的本質“病源”。不法商家為何有機可乘?這遠遠不是買了假貨大呼上當那么單純,埋藏在深處的“洋貨優等”、“洋貨高貴”的這種幼稚劣根觀念在今天也應該要讓人嗤之以鼻。
國內的產品發到保稅區辦個手續打個圈圈在回來就成了意大利原裝進口了,要么花錢在海外注冊個“套牌”搖身一變就成了跨國公司,要么就在商標注冊上牽強意大利元素,這是幾種假洋貨慣用的伎倆。然而,商家在銷售的過程中卻毫不心虛一再聲稱著“意大利品質”,除了涉嫌侵犯真正的意大利品牌名譽權,這也是對廣大消費者的欺詐行為。因為了榜了洋牌子,這價格自然也就翻了數倍不止。中國的市場除了之前曝光的“達芬奇”,定然還少不了“歐羅巴”的遺老遺少們。
如今,中國正在努力從制造大國向創新大國邁進,“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豪華轉型,我們的民族工業已經走出國門去迎接世界挑戰。在加入WTO若干年后的今天,國家把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民族品牌塑造提升到戰略高度。而現在,我們在去反問一個這樣的問題——意大利來華打假究竟是誰的損失,已經顯得是如此的可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