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解讀《建設紡織強國綱要》
5月上旬,《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發布,這是紡織工業發布的首個1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指出,對紡織行業而言,這10年是一個十分特殊而關鍵的發展階段,從更長遠的角度對行業發展進行統籌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重點解讀了《綱要》的總綱部分,在“順應三個新期待,適應三個新要求”和“創造四個新優勢”的闡釋下,關于為什么要建設紡織強國和如何建設紡織強國的思路清晰可見。
順應三個新期待
關鍵詞:更高物質文化生活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及統計,可以推算出我國城鄉居民衣著消費總支出從2000年到2010年,在這十年里共增長了2.72倍,年均增長14.05%,按可比價年均增長15.84%。“應該說,10年前一般人想不到可比價年均增長會達到15.84%。我們紡織工業為什么有這么多纖維、這么多企業,并且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難,我們的企業數量都是在增加,銷售額都是在增加,利潤也都是在增加的,原因就是消費增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為我們解釋道。對于未來,他更是滿懷信心,“未來10年,人民群眾對衣著消費的要求肯定更高。”紡織工業必然要順應人民群眾對更高物質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關鍵詞:更好就業
中國紡織工業2000年從業人數是1300多萬,現在是2千萬人左右,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數也從700萬人上升到1150多萬人。
為什么會提高?就業始終是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第一需求。《綱要》指出,正是我國各族人民尋求更好就業的新期待,成為紡織工業加快升級的巨大動力。
我國2020年人口將達到14億,屆時城鎮人口比2010年再增1.7億,農村人口比2010年減少1.1億,并且隨著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們對更好就業的期待更強烈。然而,當前紡織工業的生產力狀況還不足以充分滿足人們對新時期更好就業的新期待。在第二個十年,紡織工業要保持全行業就業總規模在2000萬人以上,就必須既擴大直接生產體系吸納就業能力,又擴大產業內現代服務體系的吸納就業能力。
關鍵詞:良好生態環境
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們開始對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更高期待,要求紡織工業要對節約資源能源和環境友好有新突破,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在《綱要》總綱部分,明確提出,第二個十年,繼續以低碳、綠色、循環經濟為導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事關我國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長遠大計,也是建成紡織強國的重要標志。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目標,到2015年紡織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分別降低20%、20%、30%、10%,循環再利用紡織纖維總量達到800萬噸左右。
適應三個新要求
關鍵詞:制造業改造提升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對于處在國民經濟基礎地位的制造業,提出“改造提升”的中心任務。根據國家統計局所作我國國民經濟投入產出完全消耗系數表分析,紡織服裝制造業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系數始終處在大于1的重要地位,并且從2000年到2007年,影響力系數從1.17上升到1.21,感應系數從1.02上升到1.22。
關鍵詞: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紡織工業實現由大變強在我國現代經濟社會不僅與人們消費方式、交往方式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而且始終與產業體系現代化的發展變化融為一體。
紡織工業由大變強實質上是我國整個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問題,紡織工業由大變強不僅為這些相關產業帶來巨大市場,也為這些產業提供重要的生產要素。以紡織工業滿足人民群眾現代化衣著消費為例,第一,它使用原材料的1/4是天然纖維,反映了它同現代農業的關系;它使用原材料的3/4是化學纖維,反映了它同現代石油化學工業的關系。第二,紡織工業的生產資料涉及機電裝備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及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水平,它的生產工藝涉及現代高分子技術、電子技術、材料技術、現代物理和現代化學技術、生物技術、能源和環境技術、生命科學和人體工學。第三,紡織工業的供應鏈管理和營銷體系建設涉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自身轉變發展方式
紡織工業要滿足中國工業化中后期的巨大經濟社會需求,必須緊緊抓住自身轉變發展方式主線和結構調整主攻方向。
產業要素結構要從以大量資源投入和低工資勞動力投入為主,轉向擴大知識和技術要素的投入;產業的功能要從在國際價值鏈低端的加工型制造業,向在國內國際價值鏈高端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品牌創造能力的創新型制造業轉變;產業的價值結構要從市場供求內部性的效益驅動,向將質量效益內部性動力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和諧等市場外部性責任緊密結合的發展動力轉變;產業的生產方式要從粗放向社會化大生產方式轉變,從各自為戰打造品牌優勢向以骨干企業為主力,以供應鏈為紐帶打造產業同盟品牌優勢或區域品牌群落的品牌集成優勢轉變;從東部產業帶優勢向東中西部主體功能區相協調配套的戰略優勢轉變;從以往產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轉變,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跨國公司,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
創造四個新優勢
關鍵詞:科學技術
一旦在技術上落后了,新競爭優勢必然無從談起。
科學技術是紡織強國建設的基石。《綱要》指出,要切實將科技新優勢置于優先發展的地位,提升科技對產業升級的貢獻率。新科技革命對于紡織工業由大變強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有難以預料的風險。機遇在于一旦掌握了高新技術,就會大幅提高產業創造力和競爭力,把握住全球經濟分工新定位的主動權;風險在于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往往對傳統技術帶來破壞性效應。
關鍵詞:自主品牌
作為世界紡織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出口大國的中國紡織工業,品牌培育還處于初級階段,不僅在認識上存在許多誤區,而且在實踐中存在眾多薄弱環節。
《綱要》總綱中提出,一個產業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品牌價值高低,不僅反映該產業國際活動的話語權,更體現一國綜合國力的大小。創建品牌新優勢必須以企業為主體,認識到優勢品牌是社會化生產力發展同市場配置資源基礎作用相結合的產物。創建自主品牌優勢還必然創造行業品牌價值急需要經過市場檢驗的知名品牌企業作為骨干,并以知名品牌價值為紐帶將眾多小企業按社會化分工納入品牌供應鏈系統。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一個產業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大小上升為國際競爭中市場價值量化的重要尺度,成為社會價值的評價準則。因此,嚴肅對待可持續發展,正確解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準則。
《綱要》指出,紡織行業針對新時期的主要約束,要解決以下幾個突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一是加快解決開拓新型纖維資源的問題;二是開發清潔生產技術,加快突破產業鏈全過程,實現減排和節約用水的大目標。
關鍵詞:人才隊伍
建設紡織強國的決定性力量將是高素質人才,而不是廉價勞動力。
人才是建設紡織強國的第一資源。在新時期,努力改善紡織人才結構,要造就一批行業領軍人才。“這是我們過去沒有提到過的。”杜鈺洲名譽會長在解毒《強國綱要》時這樣說。培養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品牌的企業家領軍人物,培養一批紡織行業卓越科學家、高校學科帶頭人、行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領軍人物,培養一批引領行業設計隊伍成長的設計大師、文化創意人才,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培訓功能,努力創造干中學、快出人才的實戰環境,努力造就大批優秀企業家、卓越設計師、卓越工程師、高水平企業營銷管理團隊及宏大的高技能職工隊伍,以造就結構優化、實力雄厚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
《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出臺的前前后后
《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從2009年9月起至今,整個研究和編寫工作歷時2年8個月,經過了十幾次修改。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上下為此付出大量努力,共有20多個部門、專業協會、實體單位直接參與了《綱要》的研究和編寫工作。
第一階段是前期研究階段,2009年10月,研究工作正式啟動,聯合會規劃部負責牽頭,制訂了初步研究工作方案,并且安排了19個前期研究專題。專題內容包括國際環境,內需市場,資源環境條件,強國目標體系,科技創新重點,以及各分行業強國發展思路。
第二階段是深入開展階段。2010年3月,在大量前期研究對行業面臨的形式做出初步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綱要》提出了建設紡織強國四大戰略重點,建設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人才強國。這四大戰略重點的提出也明確了《綱要》研究的方向和著力點。按照這一基本思路,聯合會確定了總綱,科技綱要,品牌綱要,可持續發展綱要,人才綱要五大專題并舉推進總規劃。2010年11月,經過聯合會主要領導的直接指導,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整理編寫完畢,由聯合會正式對外發布。
第三階段是集中形成階段。聯合會最終確定了“一綱四篇”統一編寫、統一發布的工作方法。12月,《綱要》討論稿形成,經過聯合會第三屆黨代會討論通過,經過適當修改后直接對外發布。
第四階段是深化和修改階段。2010年以來,杜鈺洲名譽會長對《綱要》大綱再次進行梳理和修訂,確定了紡織強國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整理了大量數據資料,對重大的發展目標進行了長期測算,對形勢判斷、指導思想和內容進行了深化,并對《綱要》的總綱部分進行修改。2012年5月8日,《綱要》經過會議討論后正式發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