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羊毛:規范購銷市場 推行公檢制度
新疆作為全國畜牧業生產基地和五大牧區之一,擁有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全疆有牧業縣和半農半牧縣87個,從事牧業人口138萬,占農村總人口的12.6%。現有天然草場7億多畝,牧場130個。2010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由1978年4.5億元提高到375.8億元,增長8.1倍。
現狀:令人堪憂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農業生產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新時期,加快細毛羊的發展對新疆畜牧業乃至整個農業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細毛羊發展來看,形勢令人堪憂。1954年新疆細毛羊育成,填補了我國細毛羊品種的空白,由此開始,自治區綿羊改良工作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到1981年細毛羊、改良羊達到860萬只,其中細毛羊240萬只,年產細羊毛、改良羊毛2.6萬噸,占綿羊毛總量的82%。30年累計生產細羊毛、改良羊毛31.8萬噸,產值增長20倍。在綿羊改良、羊毛生產方面都有過輝煌的歷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近些年,由于毛、肉比價失衡,羊毛價格下跌,在外毛的沖擊下,自治區細毛羊生產陷入低谷,倒改現象嚴重,生產管理手段落后,標準化水平低下。以伊犁州為例,上世紀90年代細毛羊存欄量達到280萬只,70%屬于美利奴細毛羊,年產細羊毛8000噸,而現在細毛羊存欄量下降到50萬只,美利奴細毛羊只有30%,年產細羊毛不足2000噸。目前全區細毛羊占綿羊總量的比重僅為40%左右,羊毛品質和經濟效益均低于內蒙、吉林、遼寧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
振興:迫在眉睫
中央援疆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下決心把新疆最具優勢和特色的產業搞上去。細毛羊產業的發展,不僅關系到新疆的地域優勢和產業特點,也關系到廣大牧民的脫貧致富、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我國是最大的羊毛消費市場,每年需要凈毛30.35萬噸,國產羊毛只能滿足1/3,2/3的羊毛需要進口,巨大國內市場供求缺口,為新疆的細毛羊產業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放棄細毛羊產業不僅丟失了我們的技術、管理、理念和幾代人的辛勤勞動,也失去了我們應對國際競爭的能力。對此,自治區應制定規劃,統籌兼顧、劃片發展;同時,加大科研投入,著力于細毛羊的品種選育,培育出更多的80支到100支的超細羊毛,以增加經濟效益。為了避免過于偏重育種的項目結構,有關部門應該調整項目設置渠道,更多地圍繞畜產品而不是畜種構建產業支撐,增加對農產品采集、分級等當前現代畜牧業發展迫切需要技術的支持力度。
關鍵:規范秩序
建立符合我國條件的羊毛(絨)銷售市場,羊毛(絨)生產出來以后,如何走向市場,是廣大牧民十分關心的問題。當前,新疆羊毛(絨)購銷市場無序,也不規范,農牧民利益難以保證,因此建立支持“優毛優價”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也是迫在眉睫。
市場是毛絨產業發展的基礎動力,而建立“優毛優價”機制是市場良性運轉的關鍵。羊毛分級是提高羊毛價格、增加生產者收入的關鍵,因為不同級別的羊毛價差很大。從澳大利亞羊毛流通體系來看,澳毛的質量在各個環節都經過嚴格把關,流通企業能提供可靠的羊毛質量信息。新疆羊毛農場環節的收購目前主要由小商販承擔。小商販把羊毛進行粗略分級,分為細毛、改良細羊毛和粗毛等級別,甚至比這種分級更加粗略。收購完畢后不作打捆包裝,由大卡車裝運到集散市場,然后再由汽車或火車運往銷售地。毛紡企業購入羊毛后需要重新進行分級。由于收購時分級層次少,級別差價不能很好體現,導致養羊生產者沒有從生產環節改善羊毛質量的積極性。所以,需要政府逐步建立支持“優毛優價”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同時,建議對符合品牌毛標準的羊毛補貼檢驗費,以此鼓勵品牌毛的生產。
扶植能代表農牧民利益的毛絨貿易龍頭企業。新疆羊毛業產業化需要的龍頭企業,不僅指農產品加工企業,更是指貿易公司。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羊毛生產流通過程,正是有賴于有毛絨貿易龍頭企業的參與。新疆毛絨貿易龍頭企業的缺位,使得小商販成為流通市場主體,引發了這個新疆羊毛市場的長期混亂。因此,各級政府應下大力氣積極扶植一批能夠代表農牧民利益的毛絨貿易龍頭企業,使其發揮毛絨產業的帶動作用。有利于“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轉變為“牧民+經銷+工業”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新疆羊毛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
結合新疆羊毛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建議在烏魯木齊地區和南北東疆分別建立1-2個大型羊毛(絨)交易市場,通過規范、公開、透明的市場交易,真實客觀反映羊毛(絨)的供求、質量信息,指導當地的市場價格,為羊毛(絨)業提供公平交易平臺和順暢的銷售渠道以及良好的發展環境。
根本:推行公檢
公證檢驗制度是世界通行的一種檢驗制度,由政府指導,第三方部門為牧民提供免費的公證檢驗,一方面對交易羊毛(絨)進行客觀的分等分級檢驗,為優毛優價、優毛優用提供技術保證,促進牧民養殖優質細毛羊,提升羊毛品質。同時,也使毛絨加工業得到貨真價實的原料。另一方面為提高新疆細羊毛(絨)品質提供技術服務,為決策者提供分析報告和決策依據。這一制度,我國棉花公證檢驗已在全國實行,羊毛(絨)公證檢驗內蒙自治區也已于2005年實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年來通過實施公證檢驗為牧民增收1.5億元左右。因此,建議我區也應加快羊毛(絨)公證檢驗推進工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