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從奧運看中國
“現在,是奧運時間!”不少人熬夜看比賽,更多的人則習慣了每天早晨收看奧運戰報。盡管本屆倫敦奧運會影響力不能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比,但奧運還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角度、一個機會,比如,從世界看中國。
表層看商戰。各大奧運贊助商自然展開了激烈的營銷戰。中國服裝品牌波司登也看中奧運對游客、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在倫敦西區開張了一家旗艦店。選在倫敦最顯赫也最昂貴的購物街——南莫爾頓街開店,波司登顯然有備而來。
在外國人眼中,第一個走入海外市場的中國時尚品牌零售商應該是“上海灘”,但它創建于香港而非內地。此前,運動服制造商李寧也在耐克總部所在的美國波特蘭市開設了一家旗艦店,但已在今年2月關閉。
內涵看企業家。聯想曾是北京奧運會的頂級合作伙伴,但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此次雖赴倫敦卻不止為奧運。受英國首相卡梅倫邀請,他率領中國企業家俱樂部30人代表團出訪英國,白領時裝董事長苗鴻冰、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作為服裝業代表躋身這30精英之列。代表團此次訪英的主題是:對話工商文明與可持續發展。
英國是憲政民主的發源地,制度文明推動著工商進步;當下,英國商業又在時尚、科技、設計、新能源、電商等領域煥發新的活力。而粗略對比下來,柳傳志覺得中國企業家有追求,能吃大苦、耐大勞;英國企業家更成熟,做事更規范。
根源看歷史。本屆奧運會開幕式表演宛如一部恢宏的電影史詩,音樂、戲劇、文學的英倫符號悉數呈現。在對英國歷史的展現中,以煙囪為標志的工業革命章節讓我印象深刻。與紡織業密切相關的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它帶給人類的巨大影響,改變了英國乃至世界的歷史。
如今,“世界工廠”已轉移到了中國。當昔日的“世界工廠”轉而在金融影響力、新科技實力乃至藝術創造力上繼續領先,今日的“世界工廠”也萌生出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渴求。
有學者將1998年開啟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和2001年加入WTO后凈出口迅速增加,列為中國經濟十年高速發展的兩大支柱。“但是否就因為這兩根柱子太好用了,人們才不愿意輕易放棄,或者說已經缺乏尋找下一根柱子的勇氣?”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國提出,新的支柱或許是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投資。
那么,傳統制造業該怎么辦?“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再加上歐債危機,出口衰退,你覺得中國傳統制造業會大幅下滑嗎?”面對微博網友提問,正在英倫訪問的柳傳志答曰:“企業之間是不同的,有的會上升,有的會下降,甚至被淘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但肯定的是,僅做來料加工是活不好的;既然叫傳統行業,以后的壽命就比較長,但是經營的方式是可以創新突破的,特別是在中國大有發展空間。”
奧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中國與世界相互觀照、換位思考的好機會。工業革命是偉大的,即便它也給今天的人們帶來許多反思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探討。如果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20世紀是美國人的,那么21世紀呢?中國人,你值得努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