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理念不同產生紛爭 愛馬仕狀告LV 股權戰硝煙再起
時隔一年多,法國兩大奢侈品巨頭——路易威登集團和愛馬仕集團的“戰爭”硝煙再起,并伴隨著一紙訴狀而轉入司法“戰場”。回溯到2010年10月,路易威登突然宣布增持愛馬仕股份,由此點燃了兩大奢侈品巨頭之間圍繞股權爆發的“戰爭”。
股權操作之爭
愛馬仕4日發表聲明證實,已于今年7月10日向巴黎檢察院遞交訴狀,控告路易威登在增持該集團股份操作中存在“內幕交易”、“合謀”和“操縱股價”等不正當行為。路易威登則針尖不讓麥芒,當天也發表聲明說,該集團增持愛馬仕股份的操作“完全符合規范”,將靜候司法程序結果。此外,該集團也提出反訴,指責愛馬仕“敲詐、不實指控和不正當競爭”。
2010年10月23日,路易威登宣布增持愛馬仕股份至17.1%,成為愛馬仕家族繼承人以外最大的單一股東。消息傳出,業界嘩然。從2001年起,路易威登就持有愛馬仕4.9%股份。按照法國金融市場交易規定,一家股東增持股份超過一定限額,在有可能改變董事席位和董事會內部投票權時,應通知被持股企業和金融市場監管機構。路易威登悄然操作,并成功在2011年12月將持股份額增至22.28%,引起愛馬仕高層不滿。
愛馬仕1837年創立,最早是馬具制造商,后演變成一家以皮具和絲巾聞名的奢侈品制造商。1993年愛馬仕20%股票開始公開上市,其余股份由家族繼承人和公司少數高管持有。愛馬仕家族繼承人共持有該集團73.4%股份,但單個繼承人持有股份均未超過5%。
由于愛馬仕股票收益率一直比較高,路易威登對此早已關注。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路易威登從2008年開始,與三家法國銀行進行了一系列股票掉期操作,由三家銀行出面購買愛馬仕可換股衍生工具,再把衍生工具轉換普通股,最后由路易威登“埋單”。由于交易通過現金進行,根據法國金融交易管理規則,相關交易可以不公開。
對于股票掉期是否違法,目前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已展開調查,尚無結論。巴黎檢察院如何處理,也還不清楚。據法國《世界報》報道,意大利和美國數年前均曾判處類似股票掉期交易違法。
經營理念之爭
路易威登集團現任首席執行官伯爾納·阿爾諾是一位精明的法國商人和藝術品收藏家。他早年曾通過一家控股公司大幅增持路易威登集團股票,試圖以最少的投入獲取對該集團的控制權,但未能如愿。1987年10月發生的全球股災幫助他實現了當初的意圖,最終把路易威登集團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奢侈制造商。
在增持愛馬仕股份后,路易威登曾表示,將著眼于“長期戰略投資”,滿足于成為一個長期股東,不會尋求公開收購,不會謀求監事會席位。但愛馬仕監事會主席貝特朗·皮埃什和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托馬斯對阿爾諾收購路易威登的歷史不可能不聞不問。他們2010年11月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采訪時隔空喊話,希望勸退阿爾諾。
為了反制路易威登可能進行的進一步收購行動,愛馬仕家族繼承人2011年12月宣布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將他們手中約50.2%股份集合在一起并凍結20年,同時對另外12.3%的股權享有優先收購權。托馬斯表示,成立控股公司在法律上不過是一個形式上的問題,只是將繼承人手中約50%的股份集中起來,交由一家公司管理,實質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但此舉旨在向內部員工和外界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管理層不會出售企業。
托馬斯2011年3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解釋說,愛馬仕與路易威登之間的“戰爭”并不是金融沖突,而是“文化沖突”。愛馬仕信奉的管理原則是“精湛的手工藝、創意和風格”,而不是金融手段。路易威登集團是一個采用金融手段實現并購戰略的奢侈品制造商。在這一點上,愛馬仕與路易威登沒有什么共性。“我不認為這個股東能帶給我們什么東西。這個股東我們既不需要,也不歡迎。”
由此可見,路易威登和愛馬仕之間由經營理念等不同產生的紛爭仍將持續下去。奢侈品制造業作為法國經濟的重要特色行業,這兩大巨頭之爭無疑將不斷引起各方的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