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圈地”后果凸顯 泉州體育品牌謀求逆勢突圍
日前,匹克體育發布公告稱,其零售網點與去年年末相比減少1067個。而關店的不止匹克體育一家,李寧等國內知名體育用品企業亦難獨善其身。今年上半年,李寧關店952家。而早在去年,特步、三六一度就已開始減少門店數量。在市場低迷、店面成本增加的今天,幾年前盲目“跑馬圈地”的后果開始逐漸凸顯。
在這波關店潮中,晉江系遭受的影響小了許多,這與其之前推出的系列動作密不可分:安踏進軍女子領域,三六一度推出子品牌“尚”,特步則進一步發力時尚運動。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應對讓晉江系“傷”得沒那么重。
在業界看來,體育品牌們“持續關店”雖為無奈之舉,但也為眾多品牌提供了一次渠道調整機會。專家建議,泉州的體育品牌應該借助這次整合低效店的機會,主動在產品、品牌、管理等方面積極尋找變革與提升。
優勝劣汰
國內體育品牌持續關店
日前,匹克體育發布報告稱,截至今年9月30日,其在中國的授權經營零售網點為6739個,與去年年末相比減少1067個,其第二季度訂貨會訂單總額也同比下降20%~30%。匹克體育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今年6月止上半年及12月止年度凈利潤與去年同期比較將會顯著減少。
實際上,關店的不止匹克體育一家,李寧等國內知名體育用品企業亦難獨善其身。今年上半年,李寧集團在新開248家店鋪的基礎上對店鋪進行了盈利評估,關閉了1200家低效門店,這一關店比例達到15%。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李寧常規店、旗艦店、工廠店及折扣店的店鋪數量為7303家,比去年底減少952家。而早在去年,特步、三六一度就已開始減少門店數量。
“關閉低效門店”成為體育用品品牌進行內部調整的核心詞匯,匹克和李寧是近期關店數目最多的兩個品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體育品牌們“持續關店”雖為無奈之舉,但也為眾多品牌提供了一次渠道調整的機會。
“門店的關閉在媒體看來十分敏感,但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門店的關閉實質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匹克公司CEO許志華表示,一直堅持品牌國際化的匹克,近年來在國際市場成就引人矚目,海外市場收入占總體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目前的店面,無論是營業面積還是門面形象都無法滿足匹克國際化的要求,因此,一些門店自然會在這個更新換代的過程中被淘汰。
與此同時,李寧公司高層也在公開場合表示:“今年體育用品行業的零售環境明顯遇到了更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因為過去過度依賴分銷商開店推動增長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另一方面,零售運營的成本也在快速上漲。公司獨立經銷商的經營狀況難免受到影響,令他們對明年的增長預期也更趨保守。”
{page_break}
“跑馬圈地”的后遺癥
雖然以泉州體育品牌為主的“持續關店”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為各品牌帶來一次渠道調整的機會,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持續關店”是前幾年國內體育品牌“跑馬圈地”的后遺癥。
“在過去短短幾年時間里,國產體育品牌經歷了一個‘爆炸式’增長過程。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中國體育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借助消費者被激發起來的體育熱情和商業贊助、廣告營銷以及之后的港股上市,許多體育品牌贏得了充足的資本,企業發展勢頭蒸蒸日上。”對于泉州體育品牌頗有研究的體育營銷專家丁益分析,在這一“跑馬圈地”過程中,許多體育品牌在二、三線城市大量開設門店,一方面為港股上市提供“業績”,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占領二、三線城市市場。
“但是,由于在迅速擴張過程當中不注重品牌特質的開發,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現在過多的體育品牌門店扎堆,使得相互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這些門店當中也存在很多低效門店,經營和管理效益不佳。”丁益告訴記者,在消費動力不足、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前幾年粗放的門店擴張方式的弊端開始顯現:雖然門店在高速增加,但對體育品牌的業績貢獻乏力。“為此,整合效率低下的門店是企業尋找自我輸血方式的途徑。”
而另一方面,體育品牌們不僅面臨同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壓力,同時還受到休閑鞋服的市場擠壓。實際上,在中國休閑品牌大量出現之前,國產體育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部分休閑鞋服的功能。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時尚鞋服品牌出現,消費者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休閑鞋服也正逐漸分羹運動品牌鞋服市場。“原來經常在體育品牌門店消費的人群被休閑品牌‘搶’走了,很多體育品牌門店自然開不下去。”品牌營銷專家劉翔坤這樣告訴記者。
“寒冬”期急需找準品牌定位
在此次的關店潮中,以安踏為代表的晉江系所受影響相比李寧要小許多。而這與安踏們之前做出的積極應對有很大的關系。2011年,安踏推出女子運動系列,正式進軍女子細分市場。而三六一度也在今年推出了更時尚更具有針對性的子品牌“尚”。
“過去那種依靠開店取得銷量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競爭將是單店效益的比拼,而只有提升品牌的價值、店面的效益和產品的品質,才能滿足未來競爭的要求。”鞋服行業獨立評論人馬崗認為,在過去幾年時間內,以泉州企業為代表的國內體育品牌經歷了高速擴張的黃金時期,但迅速擴張也掩蓋了管理體制內功不扎實的問題。“為此,泉州品牌們應該借助整合低效店的機會,主動在產品、技術、品牌、管理等方面積極尋找變革與提升,跳出同質化競爭之圍。當然,這是一個系統的、戰略性的課題。”馬崗這樣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在體育用品行業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企業更應該明確自身定位,注重調整自身產品結構,增強產品特性。劉翔坤表示,目前國產體育品牌面臨著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雙重壓力:一方面,眾多國內體育品牌在產品、渠道等方面相互比拼,競爭激烈;另一方面,諸如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運動品牌正下沉渠道,進軍二、三線市場,給國內體育品牌造成巨大的壓力。
“因此,泉州體育品牌在關閉低效門店的同時,急需找準品牌定位,理清發展思路,調整產品結構,通過提供具有個性化的產品來打響自己的品牌。”劉翔坤這樣告訴記者。另外,業內專家建議,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泉州體育品牌們應當結合當下電子商務特點,改進營銷方式。“在網絡和新媒體迅猛發展的當下,企業應該注重對電子商務的有效利用,多渠道整合經營。”丁益建議,泉州體育品牌們可線上與線下結合,讓各門店成為品牌電商鏈上的“分銷點”,減輕營銷上的投入,降低產品最終的交付成本,從而形成價格上的優勢,增加各門店效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