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討論:商場的衣服 為何“穿不起”
由于目前的百貨商場普遍存在較高的扣率、漫長的賬期、促銷成本的轉嫁以及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潛
規則等問題,大幅度拉高了服裝價格。 動輒幾千的靴子、大衣、羽絨服令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幾乎很少
能見到少于四位數的冬裝。
曾幾何時,人們突然發現,手里攥著1000塊錢進商場幾乎買不起什么東西,可選擇性非常小。尤
其是在冬季,即便商場不定期都會以促銷活動“瘋狂”回饋顧客,但動輒幾千的靴子、大衣、羽絨服還是
令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幾乎很少能見到少于四位數的冬裝。
例如國貿、百盛兩大商場內今年的冬裝價格比去年又貴了一些。在歐時力、奧莉薇、VeroModa等專
柜,大衣、皮衣、羽絨衣等冬裝標價集中在1700元到2000元之間,皮草背心價格則突破了5000元。在商
場的一線品牌專賣店內,冬裝的價格更是貴得離譜,價格幾乎都在5000—8000元之間。加了皮料、羽絨或
羊絨質地的衣服,價格則攀爬上5位數。女式長筒冬靴的價格普遍在兩千元以上,幾乎與世界知名品牌服裝
價格相當。昂貴的價格使得逛商場的消費者們大呼“穿不起”。
沉重的成本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中國百貨業許多商品遠超歐美日百貨店同類產品價格,虛高的
商品價格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費需求,中國制造所代表的物美價廉很難惠及國內消費者。
究其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百貨商場普遍存在較高的扣率、漫長的賬期、促銷成本
的轉嫁以及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等問題,大幅度拉高了服裝價格。并且服裝從廠家生產到進入商場
這一過程中,還需經過層層代理環節(常見的流程為:服裝廠家-總代理-區域代理-經銷商-商場)。其中供應
商多級流通、多級代理,其商品分銷成本高達25%。
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將近年服裝價格漲得兇的原因之一指向商場頻頻舉辦的折扣促銷。“以前,一
個季度最多兩次深度促銷,但是如今,一個月一次深度促銷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折扣可低至兩三折。這些
都需要品牌供應商讓利,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供應商只能拔高原價。”
這一系列問題直接導致了消費者所面對的商品最終零售價畸高,承擔著“最終買單者”的角色。但這
部分利益并沒有直接進入服裝企業口袋,而是現有百貨模式下的利益相關者眾多,消費者所買單的是整條
繁冗的流通渠道。
此外,“硬成本”一再被提高,也使得百貨店內服裝價格居高不下。在傳統的服裝加工制造成本構成
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至75%,加工制造成本僅占25%左右。現在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在上漲,服裝生
產過程中,原料、能源、人工等成本費用的提高,服裝產品出廠價格也相應上漲。此外在服裝銷售過程
中,人工、物流、倉儲、廣告投入、渠道建設、店鋪租金、水電等費用都在上漲。這樣一來,反應在終端
市場上的服裝價格上升也就在所難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