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印度會把紡織品訂單給中國,而不是越南?
近期,中國輕工市場傳來好消息,不少紡織企業的國際訂單突然激增,經過調查了解發現,原來是大量在印度訂貨的紡織品訂單回流到了中國,這對中國紡織企業來說,自然是利好的消息,畢竟大家都希望有錢賺。此次印度紡織訂單的轉移,無他,就是因為疫情原因所致,印度國內的企業無法按時正常開工,為了能確保貨物準時可以交付,因此將相關的訂單轉移至我國生產。
有人說越南不是號稱東南亞的“小中國”嗎?為什么此次印度的訂單不轉移到越南呢?特別是印度目前與我們的關系還處于較緊張的情況下。其實印度想轉給中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印度并非想轉,而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因為全球只有中國一個國家能承接住印度的單量。
選擇中國兩大理由
1、材料品種齊全:紡織服裝行業,嚴格來說是兩個行業:一是紡織業,二是服裝業。紡織業主要是制造布料(比如我們在衣服標簽上常常看到的聚酯化纖、滌綸絲等),它是制衣上游行業;而制衣行業是以紡織品作為原料進行裁剪、加工的行業。
制衣業(即服裝業)相對簡單,只需要在成品之下適當裁剪加工就行,但是紡織業則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其生產還需要用到眾多的石油提煉物,雖然看似簡單的,但是一般的小國還真做不到。
2、產能產量:全球兩大紡織服裝生產大國為中國與印度,中印兩國的產能產量,非一般國家可比,越南雖然在東南亞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我國,其產能產量甚至還不如我國的一個省份,以印度的單量都給越南的話,越南人就是拼死不停加工,估計到明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為了不延遲交付,所以印度只能選擇中國這個比其產能產量比其還高的國家,當然印度肯定也會有其中一部分訂單給越南。
很多人把紡織業與成衣業混為一談,其實紡織是成衣、服飾、床品、毛巾等消費品的上游,再上是棉花和纖維。中國的優勢是全產業鏈全設備配套和全品類全檔次。舉例,浙江的成衣廠需要柯橋的面料、義烏的輔料、臺州的設備維護、上海杭州的設計和訂單,這些均在4小時交通圈內,快遞隔夜到。放眼世界這樣的配套無出其右。但主要由于勞力成本飛升,國內中端低出口成衣業已日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越印孟柬等國,當疫情結束,這樣的訂單還是會回到印度,畢竟價格便宜的不是一點半點,特別是人工這一塊價格更便宜。但勞力密集度相對較低的床品毛巾襪業等我國仍有綜合優勢。
總結
盡管目前紡織行業出口表現極佳,但對于一些回流訂單,紡織服裝業內普遍判斷是“應急訂單”。一旦印度國內生產能力恢復,國內生產成本優勢降低,訂單能否長期留在國內還需進一步觀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