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棉花期貨價格在政策與市場風向下左右搖擺
進入8月以來,棉花期貨主力1401合約價格在19800元/噸左右振蕩運行,期間在8月26日由于程序化止損盤使交易價格觸及20500元/噸后迅速回落,除此之外再無較大波動。消息真空依舊籠罩棉花市場,整個8月棉花期貨市場處于幾個習慣性的因素影響之下,棉花期貨價格持續振蕩,截至8月30日,棉花期貨主力1401合約價格為19860元/噸。
后期棉花或仍將延續區間振蕩,須密切關注新年度我國棉花收儲政策的細則。9月中旬新的棉花年度到來,若延續與2012年相同的模式,則預計后期在高價收儲及市場資源逐漸趨緊的格局下,市場棉價將小幅抬升。因此預計9月的棉價仍將延續區間運行的格局,短線操作上建議高拋低吸;中長期考慮到新年度棉花收儲政策的支撐,建議1401合約可在19600~19700元/噸附近布局多單。
進入8月以后,受到冬裝備貨需求提振,PTA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展開小幅反彈,上沖至8100元/噸后受阻回調。回調深度較大,價格一直到8月22日的月內最低點7826元/噸后止跌。之后PTA期貨價格受敘利亞局勢影響開始月內第二次消息推動型的反彈,最高價格上沖至8230元/噸后漸漸平穩。截至8月30日,PTA期貨主力1401合約價格為8028元/噸。
整個8月,PTA期貨價格受到冬裝備貨和敘利亞局勢的影響展開兩撥反彈行情。隨著消息逐漸被消化,其價格又開始回落,但其價格在近兩個月走出振蕩上行的趨勢沒有被破壞,預計后期價格繼續維持振蕩上行趨勢。
9月,隨著國內PX進口量下降和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加強,PX價格有望穩中有升,這將為PTA提供一定的成本支撐,使PTA價格重心有所上移。另一方面,國內外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將影響PTA價格走勢。目前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乏力,這可能在短時間內限制PTA的上漲。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8月份PTA的基本面呈現偏強的態勢,但是隨著9月中旬之后原油和PTA的消費可能會轉淡,預計9月份PTA可能會呈現沖高回落的行情,價格運行區間大致在7700元/噸~8100元/噸之間。
棉花期貨
直補政策消息提前炒作
新年度初期供給不缺乏
★核心判斷:在8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利多的提振下,美棉連續兩周上揚。而隨后因印度棉花的產量預估高于市場預期,同時對前期持續上漲的回調修正,美棉主力僅用3個工作日就吞掉了前期兩周的漲幅。國內鄭棉主力1401合約一直不溫不火,維持19800元/噸的中軸上下波動,后期仍將維持振蕩偏弱格局,短線操作上建議高拋低吸;中長期考慮到新年度棉花收儲政策的支撐,建議1401合約可在19600~19700元/噸附近布局多單。
新年度全球棉花總產調減35.5萬噸
2041.5萬噸期末庫存創18年來峰值
據美國農業部(USDA)8月份全球棉花供需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3/2014年度全球棉花總產2534萬噸,較上月縮減了35.5萬噸,其中大幅調減了中國棉花的產量達21.8萬噸,微減了9.7萬噸的美棉總產;而受全球整體市場經濟氛圍不佳的持續影響,全球棉花消費總量2391.8萬噸,較上月僅微增了1.3萬噸。
本月USDA棉花供需報告中棉花產量預期調減,對美棉市場起到短暫提振作用。從期貨盤面可見報告出臺前后,美棉12月合約持續兩周漲勢,但畢竟利多因素仍需時間佐證,且新年度全球棉花依舊是供給寬松格局,因此上行空間有限,反彈阻力位在95美分/磅一帶。CFTC持倉也印證了市場謹慎看多的態度。截至8月20日,基金在棉花期貨上的凈多持倉為78955手,基金凈多頭率為48.16%。
{page_break}
綜合全球棉花的年度供需數據可見,新年度全球棉花的供需缺口較2012/2013年度縮減了154.8萬噸,供給過剩的量收窄到了142.2萬噸。此外可見,全球棉花供需過剩的量已經連續兩個年度持續收緊,然而新年度全球棉花2041.5萬噸的期末庫存,創出近18年來的歷史性峰值,高庫存的壓制使得新年度的棉花價格難漲易跌,即新年度全球棉花的供需寬松格局延續,棉價承壓上行艱難。
1268.4萬噸國內棉花庫存遠超年度消費
新舊棉接軌期間我國棉花供給完全充足
8月美國農業部棉花供需報告數據顯示,2013/2014年度中國棉花產量預計為718.5萬噸,相比2012/2013年度減少43.5萬噸;消費783.8萬噸,保持不變;進口量239.5萬噸,調減203.1萬噸;期末庫存1268.4萬噸,調增142.5萬噸;庫存消費比161.62%。
僅從以上數據可見,新年度我國棉花的供需格局與全球的極為類似,都是供需缺口收窄,但是期末庫存高企的格局。而1268.4萬噸的期末庫存量已經遠超越棉花一個年度的消費量,在此高額的庫存壓力下,預計新年度我國棉花價格很難出現上漲的大行情。
據調查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我國棉花商業庫存168萬噸,較上月調增30萬噸,足夠八九月份用棉消耗。其中截至7月底紡織企業在庫棉花庫存量就103.79萬噸,可支配的棉花庫存152.19萬噸。可見在新舊棉接軌期間,我國棉花的供給完全充足,也就是說不存在新年度初因新棉上市緩慢等因素造就的棉花供給緊缺問題。
棉花收儲政策囊括全球62%庫存占比
價格趨勢變動主動權將移交中國手中
本年度因為我國棉花收儲政策的實施,使得市場棉花的供給來源變得非常直接和明朗,即2013年我國紡企用棉的來源只能鎖定在國家的拋儲棉和進口棉兩方面。
據統計,1~7月國家累計拋儲成交棉花372萬噸;1~6月累計進口量210萬噸,月均35萬噸,其中后兩個月按月進口25萬噸估算的話,預計1~8月我國棉花進口量260萬噸。那么合計棉花供給量有632萬噸,如果把新舊年度交接的9月份亦攤入計算的話,月均棉花供給量70萬噸,按照目前的消費規模看,我國本年度棉花消費量783.8萬噸,月均65萬噸,足夠紡企順利過渡到新年度。
近兩年我國棉花收儲政策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內外棉的價差波動模式。自2012年起國內外棉價差(國內CCIndex 328和FCIndex M進口棉折算之間的價差)就居高不下,價差按照滑準稅折算時最高曾達5000元/噸,而若按照1%關稅折算價格最高達5600元/噸。如今差價仍在3500~4300元的高價位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我國棉價的變動多圍繞外棉的趨勢發展。而我國持續三年的棉花收儲政策囊括了全球62%的期末庫存占比,屆時內外棉價格趨勢變動的主動權將移交到中國手中。而遵循國內棉花的種植成本以及收儲價格與拋儲價格的平衡來預測,估計后期內外棉價差回歸的趨勢側重鄭棉的穩中小漲,而外棉漲幅大于鄭棉,以此實現內外棉價差的有效回歸。
{page_break}
7月我國進口棉紗同比增長45.5%
“金九銀十”消費旺季或難有驚喜
在內外棉價差持續高位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國內紡織企業側重于外棉的進口,然而因進口棉的配額限制,企業大都轉戰進口棉紗。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7月份我國進口棉紗19.8萬噸,同比增長45.5%;自2012年9月至今,年度累計進口棉紗量為174萬噸,較上年度同期增加42.7萬噸,同比增速為32.5%。再對比近三年1~7月份我國棉紗進口的累計數據,2013年1~7月我國棉紗的累計進口量較上一年度增加了46%,預計到本年度底有望實現翻倍。從以上數據可見,進口棉紗數量的持續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只是前幾年一直維持溫和漲速,而自2011年開始漲勢開始驟升。
結合棉紗進口量開始大幅增長的時間以及在此期間我國棉花的供求變化,不難發現這與我國的棉花收儲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而這都是其連鎖的效果。棉紗進口量的增加,一定程度滿足了我國紡織企業的用量需求,但是卻擠占了棉花的需求,從長遠看對我國棉價帶來的是壓制。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紡織品服裝銷售同比增速較上年下滑,7月份我國服裝鞋帽、針織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5%,比上年同期下降5.9個百分點,比全社會零售總額增速低0.7個百分點;1~7月服裝鞋帽針織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9%,比上年同期下降5.1個百分點,比全社會零售總額增速低0.9個百分點。總體而言,棉花產成品零售情況好于去年同期,但增長速度慢于去年同期,并且其零售額的增長速度也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出口方面,1~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同比增加13%,但在三個主要出口地區的市場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同時,紡織行業外貿競爭力指數走弱。我國下半年紡織品出口仍將處于相對困難時期,出口增速預計將會放緩,即將來臨的“金九銀十”消費旺季或難有驚喜。
棉花直補最早2年后在新疆試點
收儲政策支撐棉價9月小幅上揚
關于最近棉花直補消息,我們認為無須太過關注。首先棉花直補只能在2014/2015棉花年度在新疆開始試點,即使要全國范圍推廣,也要等到2015/2016棉花年度才能進行。其次,如果進行直補,資金來源、直補時間周期都存在問題。根據現在棉花市場基本面情況,金石期貨認為整個棉花市場屬于收、拋儲大背景下的基本面真空期,直補不過是提前炒作而已。根據目前棉花市場狀況,棉花期貨價格基本沒有太大波動的可能性。9月中旬就進入新的棉花年度,屆時棉花收儲政策將再次實施。雖然目前有關的收儲細則還未公布,但基于國家持穩的出發點判斷,單20400元/噸的收儲高價位就將對目前的棉花市場價格形成有效的支撐。介于這點考慮,進入9月份隨著新棉的上市和收儲的展開,預計棉價或將出現一波小幅上揚行情。
{page_break}
收儲政策使棉花“弱市場化”
棉花與PTA價格走勢負相關
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和鄭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貨的走勢基本上呈現負相關,即棉花期貨上漲,PTA期貨下跌;棉花期貨下跌,PTA期貨上漲。但是根據經濟學常識來看,兩者之間是替代品關系,即當棉花的價格升高,市場會加大對以PTA為原材料的化纖制品的消費,從而推動PTA價格上漲。考慮到國內棉花主要是靠收儲來維持,因此棉花市場不能算是嚴格的市場化,加之兩者各有自身的基本面,因此走勢才會相對比較分化。這也可以理解,國內的棉花價格比國外的棉紗價格都要高,在目前紡織行業內銷疲軟、外銷下降的大環境下,市場對于棉花的需求大幅下降,國內的棉花主要用來交儲,市場流通量較小,而由于棉紗不受進口配額的限制,紡織企業更愿意進口棉紗來緩解自身高企的成本,因此國內棉花的價格和PTA的走勢呈現了負相關的走勢。
棉花未來可能將會以直接補助的方式來取代收儲政策,這可能使棉花的價格更市場化一些,對于棉花價格的波動和整體棉花產業都將產生良好的作用。一旦棉花的價格更加市場化,即棉花價格更多的是由自身供需來影響,而不是國家的最低限價,棉花和PTA這種負相關的走勢可能會有所改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