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棉花市場穩定后期面臨上漲壓力
美國棉花公司的9月份月度分析認為,最近一個月ICE期貨和考特魯克A指數經過波動之后回到一個月前的水平,而印度棉花價格出現上漲。8月中旬,ICE期貨12月合約大幅上漲,從85美分漲到93美分,之后迅速跌回到85美分以下,并一直持續到現在。同期,考特魯克A指數隨ICE期貨上漲到97美分之后跌到89美分附近。和一個月前相比,目前印度國內S-6的價格有所上漲,近期該品種的價格在大部分時間里接近96美分。此外,巴基斯坦現貨價格穩定在78美分附近,中國現貨價格微幅走低。
美國農業部9月份預測調增了全球產量、調減了全球消費量。2013/14年度產量調增了22萬噸,達到2556萬噸,主要原因是印度棉花產量大幅增加,達到631萬噸的歷史新高,印度棉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也達到創紀錄的24.7%。巴西和希臘的產量小幅增加,美棉產量調減3.4萬噸。全球消費量環比下調7萬噸,雖然比棉價大幅上漲前有所增加,但仍比2006/07年度的峰值減少313萬噸,比2008/09年度全球經濟危機最為嚴重時期的2400萬噸減少大約11萬噸。
由于全球產量調增而消費量調減,全球期末庫存相應增加到2060萬噸,同比增長10%,比2010/11年度棉價暴漲之前的歷史最高水平高50%以上。2004/05年度至2008/09年度,全球期末庫存在1320-1370萬噸之間,考特魯克A指數平均值為60美分。目前,全球庫存水平大幅上升,但考特魯克A指數卻超過90美分,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棉花政策所致。中國的收儲政策導致全球60%的棉花庫存集中在中國,而可供流通的棉花資源則非常有限,因此近兩年中國的棉花進口需求旺盛,這使全球其他地區的庫存難以增加,因而使國際棉價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與此同時,中國的棉花政策也限制了國際棉價和棉花種植面積的下降幅度,但全球棉花消費量卻“一蹶不振”。如果沒有中國收儲吸收全球多余的棉花庫存,國際棉價可能會低于化纖的價格。如果棉花價格能夠跌到更有競爭力的水平,那么棉花占纖維消費的比重可能已經回到前些年的高點。2014/15年度中國的棉花政策可能會調整。目前,中國明確表態長期收儲不可行,因此拋儲的力度可能會加大,中國的進口需求也可能會減少。這些都將給國際棉價帶來壓力。不過,本年度的政策總體仍保持穩定,在新年度政策出臺之前,現行政策會繼續為國際棉價提供支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