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皮都全力打造自主品牌
“這很正常,只要楊總的手機關機,肯定是當‘空中飛人’呢。對辛集的皮革老板來說,一年有3個月都在坐著飛機世界各地‘趕’市場,不是聯系業務,就是了解國際皮裝的流行趨勢。眼下馬上要到皮衣銷售旺季了,就更忙了。”該公司銷售部經理杜永良安慰“撲空”的記者。
經歷一天多的等待,在辛集洋帆制衣總部,記者終于見到剛從北京談完項目匆匆趕回的楊浩。落座后,楊浩帶著歉意說:“坐等生意上門的日子早已經過去了,現在得主動出擊,才能抓住市場、抓住機會。”
辛集素有“燕趙古一集,皮毛甲天下”之稱,皮革產業久負盛名:1927年,英國駐華使節查理將辛集“掏羔皮襖”作為厚禮,獻給英國女王;改革開放后,辛集皮衣、尼克服熱銷國內,市場上每10件皮衣即有7件產自辛集;1998年以來,辛集皮衣、裘皮走俏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45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超600萬件……
“90年代到俄羅斯跑外貿,皮衣好賣到什么程度?不講款式、做工,哪怕只有‘1條拉鏈、4個兜’,只要在當地一卸貨,立刻就被搶空了。”楊浩說,一件皮衣能掙700多元,比當時普通職工一個月的工資都高。
由于沒有市場競爭的壓力,長期以來,辛集皮革企業并不注重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一直給人以“傻、大、笨、粗”的印象,趕不上潮流的節拍。而隨著皮裝時裝化、高檔化的發展,以及金融危機導致外貿市場低迷,一度給當地皮革產業造成巨大沖擊。
貼牌,成為當時眾多皮革企業回歸國內市場的第一步。“但同樣一件皮衣,我們按出廠價賣無人問津,貼上人家的商標卻立刻身價倍增、爭相搶購。”楊浩無奈地說,沒有品牌支撐,只能將眼前的利潤拱手送人。正是因為這樣,洋帆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百詩成”。如今,“百詩成”品牌已經為人熟知、認可。跟他一樣,越來越多的“皮”老板們逐漸意識到,只有打造自主品牌,才能最終贏得市場。
“現在,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都在500萬元左右,擁有50多名專職研發、設計人員,差不多每兩個月就會派團隊飛赴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家,捕捉時尚靈感、搜集潮流動態,保證我們的皮衣無論在款式、面料上,都能與國際接軌。”楊浩自信地說。
為推動皮革產業轉型升級,辛集規劃建設了總投資168億元、建筑面積469萬平方米的國際皮革城“一城十中心”項目。目前,名品購物中心、研發設計檢測中心、商務接待中心及電子商務中心已投入使用。項目全部完成后,辛集國際皮革城將成為世界一流的皮革皮草制品的研發、制造和貿易中心。
站在辛集國際皮革城廣場,仰望這座由“鳥巢”和“水立方”混搭而成的建筑,皮革城副總經理張永新語速飛快地說:“皮革城的建成,使辛集皮革實現了由工業向商業、由產品到商品的轉變,它就像一個品牌銷售窗口,促進了辛集皮革業從單純外貿到內貿與外貿結合的轉變。”
如今,辛集已有300多家皮革企業在綏芬河、黑河等邊貿市場設立直銷點,8家在美國、加拿大注冊營銷公司,21家打入歐美和東亞市場,在國(境)外注冊自主品牌70個。截至目前,辛集皮革行業自營出口權企業達410家,產品出口6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個“中國名牌”、4個“中國馳名商標”。
前不久,在楊浩的發起下,辛集皮革行業成立了由140多家企業組成的“青年企業家商會”。在這個平均年齡僅32歲半的年輕群體中,42歲的楊浩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年輕人敢想敢拼,對新事物、新思想更敏感,也更易接受。現階段,我們正在探索裘皮產業中如何打造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新的商業模式。”在楊浩看來,只有通過這種模式創新,辛集才能“彎道超越”其他皮革生產基地,由“中國皮都”快步邁向“世界皮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