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外直接投資產業鏈方面存在脫節
從收購日本服裝企業RenownInc41%的股權,到收購澳大利亞棉花農場Cubbie Station80%的股權,作為國內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如意集團近年來一直在海外攻城略地,布局自己的全球產業鏈和營銷鏈。目前它的紡織服裝產業已延伸到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英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中巴經濟走廊以低廉的要素成本彰顯其未來的產業潛質,這正是如意集團看中的優勢。
“這不僅給當地帶來稅收、就業,也有利于中國企業在參與現有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全球價值鏈。”山東商務廳廳長王華對記者表示。
隨著勞動力、融資等經營成本線的日益陡峭,中國傳統的外貿競爭優勢式微。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始試探跨海布局。從康奈在意大利開店,到科爾集團美國建廠,從萬向集團建立海外營運中心,到華立集團在美國設立研發公司,經過幾年的匍匐與跌絆,私營企業主動布局全球價值鏈的勢頭漸現。與十年前基于對資源渴求的央企“走出去”不同,私營制造企業基于對技術、管理、品牌與市場的考量,編織全球配置資源的生產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對《財經》記者表示,正如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那樣,成熟的優勢產能必向價值洼地輸出,中國僅僅是曙光乍現。
商務部統計,2014年在非金融領域的對外直接投資中,民營企業占40%。跨境并購也彰顯出民企產業鏈整合的野心。據投中集團數據統計,2014年共有219起跨境并購項目,其中民營企業參與的共有185例,占到總項目數的84%。隨著資本的腳步,境外加工園區逐漸增多,從而帶動中國出口產能的輸出。
對外經貿大學FDI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關于“加快構建中國企業全球價值鏈”的研究報告闡述,中國企業主動布局全球有幾個因素:部分“邊際產業轉移型”企業,主要為了尋求市場;部分企業希望靠近技術、設備、管理和標準,而構建要素和營銷的全球網絡;部分企業為了獲取品牌、專利、設計、研發、信息、營銷網絡等稀缺要素。
過去30年,依靠廉價勞動力、低地價等要素,中國制造嵌入了跨國公司布局的全球產業鏈,成為世界第一大“代工廠”,外貿出口持續20多年呈兩位數增長,而現今,隨著全球貿易趨于保守,跨國公司價值鏈的重塑以及中國制造業要素成本的持續攀升,中國制造企業被迫開始構筑自己的全球價值鏈。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在全球價值鏈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力求逐步完善全球價值鏈的體系,重構國際貿易圖譜。“也許3年-5年,也許10年,中國的貿易新圖譜將逐漸展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研究員胡江云對此充滿期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