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激發服裝零售企業轉型升級熱情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解決這四大難題,服裝行業O2O才能迎來春天?
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已經開始脫離“人群生活”步入一個“人機交流”的社會,尤其是80、90、00后,更是徜徉在互聯網世界不可自拔,享受著各種APP帶來的便利,早上出門有滴滴,中午吃飯有美團,晚上逛街有喵街,各種線上體驗,線下服務的商業形式,無疑是當下無處不在的O2O模式。“不O一下,你就out了”的口號,激發了眾多傳統零售企業轉型升級的熱情,企業中的長老級人物也在不斷學習互聯網思維,積極融入互聯網時代,并計劃要有一番新的作為。

但畢竟半輩子都是沿用了傳統零售思維創業的,在談論O2O變革的時候,不免也有些“畏畏縮縮”,考慮的問題自然也就多了,筆者在與一些互聯網公司接觸過程中就了解到了幾個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如何解決它們,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真知灼見供傳統服裝企業參考。
問一:如何刺激店員推動會員新增?
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店員,二是消費者。中國有句老話,“有錢能使鬼推磨”,企業要刺激店員推動會員新增,非常簡單了。
從店員方面,O2O線上粉絲來源的途徑之一便是門店終端,而要說服消費者關注品牌線上實體店(微官網)或者掃碼注冊線上會員的是我們的導購,如果能給到一定的利益,那么店員就會積極參與。每個公司制定的標準各不相同,“齊著云科技”向筆者介紹的是建議企業可以設定門店每日吸納會員指標數,作為績效考核的要素之一,完成指標后給予店鋪一定獎勵。或者也可以設定利益分成法。店鋪吸納會員,終身享有該會員線上產生的所有消費金額20%的分成。
從消費者方面,為什么在商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掃碼關注微信換取飲品的活動,而且每次都是人氣爆棚,原因便是“有利可圖”,企業就可以抓住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誘惑他們注冊會員,例如:首次下單僅限線上5折。
方法雖然老套,但百試不爽。
問二:如何平衡線下店鋪的利益分配?
服裝行業的經營模式分為多種,直營模式、直營+代理模式、多品牌模式等,不同模式之間,試水O2O必然會牽涉到品牌商、代理加盟商、渠道商、導購等之間大大小小的利益,故而企業另一個擔心的問題便是,我直營店有1000家,代理加盟店有2000家,那不同門店之間利益如何分配?
企業可以通過獲取三個參數作為分配依據,1.會員所屬店鋪;2.訂單生成位置;3.發貨門店,對每個環節所作出的貢獻值進行分配,獲取訂單不同比例的獎勵,例如A門店搶到了該訂單的發貨權,那么它就可以獲得1%的提成,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利益互相機制,從而提高直營店或代理加盟店對O2O(線上實體店)的推廣及移動端訂單搶單的積極性。
問三:如何開展O2O營銷活動?
O2O線上營銷活動主要通過移動端來實現,通常有兩種手段:短信營銷和微信營銷。其中短信營銷,可以定期向會員群發線上優惠券、短信關懷、積分換購提醒等,激發用戶的購買欲望。但要注意的是短信內容必須是對會員有利用價值的,否則就是一條騷擾短信。另外,微信營銷是筆者最為看重的一種營銷手段,首先微信功能非常強大,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微信與粉絲進行互動,大打粉絲牌。通過圖文信息、游戲互動,可以讓會員更加直觀地了解品牌文化,有助于掌握粉絲特點從而為其打上標簽,例如該粉絲一個月內游戲互動了3次。為什么要打標簽?主要是幫助企業實現精準營銷。
據貝拉維拉負責人透露,在O2O運營過程中,每進行一次移動端營銷活動便可獲得3-5%的會員消費轉化,粉絲活躍度維持在25%(3個月內有購買的)。O2O線上營銷活動的效果顯而易見,
問四:如何精準描繪出自己的客戶肖像?
客戶肖像并不是憑空想象就能畫出來的,需要建立在大量有效的數據之上,才能給品牌精準定位。例如客戶年齡、用戶分布、會員等級、官網瀏覽軌跡、購買情況、店鋪交易分析等等,這些數據如何獲取?
齊著云科技鄭總告訴筆者,每個開發出來的軟件后臺都會配備一個管理系統,例如顧客行為管理系統,企業可以通過移動端軟件精準獲取到用戶的所有信息,從而轉換成圖表進行大數據分析,總結出消費者特點,便于企業了解客戶,滿足客戶,服務客戶,這些都是完成客戶肖像前期所必須積累的過程,有了數據分析,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還會遠嗎?
以上四個問題值得互聯網企業,以及渴望O2O轉型的傳統企業共同思考,服裝O2O的未來,能否順勢而起,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當然也需要投資機構的資金支持,結合多方資源,解決企業所擔心的問題,相信服裝行業O2O市場的潛力將不可估量。
在的O2O模式,為了不out了,O2O。讓我們積極擁抱互聯網時代大顯身手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