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上市量不足 假棉花摻雜落棉再次出現要提防
近日,有棉花企業的朋友提醒說,近日要小心山東、河北、河南市場上摻雜落棉的假棉花。隨即有人發言說,建立一個摻假的黑名單吧,讓慘雜使假的企業沒有生產空間,也有人說將這種企業踢出棉花圈。
臨近十一,上市的新棉數量少之又少,優質的皮棉現貨寥寥可數。不論內地還是新疆,棉農和棉企之間的博弈仍在繼續。為了把控風險,新疆棉企的收購價格不愿超過5.8元/公斤,內地企業的收購價格基本維持在3元/斤,價格根據質量浮動。有位棉農直接說,1998年棉花2.6元/斤,今年也是2塊多?,F在與其說今年怎么棉農賺錢,不如教教我們今年怎么能不賠錢吧。棉農無奈惜售,棉企也無奈控制收購進度,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假棉花。
其實假棉花不僅是摻雜落棉,也有的摻雜了陳棉、棉短絨或者化纖,在新棉上市量不足,棉價弱勢的情況下,有些棉花企業動起了歪腦筋。想著假棉花成本低,賣價高,利潤可比規規矩矩收購加工的真棉花高多了。如果紡織企業買了這樣的棉花,損失的可不只是購買皮棉的錢,還有加工費、電費、水費、員工工資,甚至可能因為用了假棉花,紗線質量不達標,不能準時交貨,賠上了自己的聲譽。
魯迅先生說,誠信為人之本,可見誠信之重要。2015年9月,e棉倉(國家棉花資源平臺)發起了資源平臺誠信企業倡議。9月22日,公示了符合誠信企業倡議書條件并自愿加入的第一批誠信企業初選名單。9月24日,發布微信端誠信企業公示投票,截至29日,共1826人參與投票。目前,對第一批初選誠信資源企業進行了報道,我們能看到,誠信資源企業在棉花收購、加工環節中做到了分摘、分曬、分存、分級加工,并且精挑“三絲”,細致加工,以保證皮棉一致性較好。誠信資源企業也承諾,在國家棉花資源平臺發布和掛牌的皮棉公檢指標數據必定真實,銷售過程中將積極協助資源平臺買方會議企業辦理出庫、裝車及發運事宜。誠信資源企業將重視合同,恪守信用,并接受資源平臺和會員企業的監督。
即將到來的十月,棉花收購旺季翹首可期,市面上的皮棉也將越來越多,棉紡企業的選擇也多了。面對中國棉花結構性問題,棉紡企業在采購時除了要火眼金睛采購質量、價格合適的棉花,更要小心提防假棉花。市場這么復雜,不如將來國家棉花資源平臺看看掛牌的誠信資源,用最快捷的方式,在更短的時間內鎖定棉花資源。讓我們一起成為“誠行天下,信滿棉倉”的推行者,一起為中國棉花的“better”而努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