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服裝品牌重蹈著李寧的覆轍呢?
去年寫了一篇題為《誰將是下一個諾基亞?》的文章,廣受讀者的喜愛,所以決定繼續寫一些關于巨星隕落的文章。
這幾年,隨著國外快消品牌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本土品牌面臨著和當年日化品牌似的要么被對方擊垮,要么把對方擊垮的極端局面。本土運動品牌李寧就是當年沒有適時進行變革,只關注短期收益而飽受煎熬的巨頭之一。即使是2015年成功扭虧,現在的李寧已經不是當年的李寧,沖刺高端品牌失敗,又不甘心做低端品牌,回歸主打性價比之后,李寧品牌已經不太被千禧一代所認同。
那么還有哪些服裝品牌重蹈著李寧的覆轍呢?
從美邦服飾發布的2015年度業績快報來看,除了董事長周成建的轉型決心外,美邦迎來了上市七年以來首次虧損,凈利潤同比暴跌396%,虧損4.31億元。 公司主營服裝業務收入從2011年持續下滑,但管理層將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服裝搭配App“有范”上,估計投入了不少,但注冊用戶規模僅為900萬,對外公 布的日活用戶為30萬,只能說是個小而美。另外,去年美邦定增90億元,其中60億元宣稱要做O2O,可實際投入僅12億左右,投資回報更是收效甚微。
3月3日佐丹奴發布了2015年財報,其全年銷售額為53.81億港元,同比下降3%,凈利潤為4.26億港元,同比增長4%,但凈利潤增長主要源于關閉多 數虧損店鋪,而非經營效率的提高,所以從公司本身看來佐丹奴已經陷入了下滑期。佐丹奴為了挽救業績推出了廉價品牌BeauMonde(BM)和高端休閑品 牌“EULA”,但由于市場接受度不高,EULA已經停止運營,BM仍然處于虧損狀態。再加上營收持續低迷帶來的品牌投入不足,佐丹奴的頹勢貌似已經成為 定局。
Esprit
90年代曾風靡全國的Esprit 如今門庭冷落,甚至在中國的主要城市很難看到其門店的身影。這種頹勢從2011年開始,直到今年也一直在持續,從近日發布的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的 財報來看,公司在這半年巨虧2.38億港元。ZARA,H&M和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把傳統時裝品牌半年左右的供應鏈周期縮短至一個月,甚至幾周, 迅速蠶食Esprit等傳統快時尚品牌的市場份額。即便是去年Zara前高層Jose Manuel Martinez Gutierrez入主Esprit進行大規模變革,但營業額仍然在持續下降,看來Esprit今年巨虧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