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店到底是做什么的?
百貨店是做什么的?關于這個問題,答案很多樣。

有人說百貨店是售賣商品的線下平臺,也有人說,百貨店是滿足顧客對商品與體驗多樣化需求的場所,還有人說百貨店是“定期收租”的“二房東”……
社會對百貨行業有很多誤解,從事百貨行業的人有很多困惑,這個行業需要有人梳理和總結。
那么,我今天就作為一個百貨店的過來人,一個仍在思索的人,將這件事陳述清楚。最好可以讓百貨人明白,也讓業外的人明白,百貨店到底是做什么的?
百貨店其實是經營商品品牌的,它是以柜臺為單位,經營單品管理運營能力好的品牌的一種零售業態。
下面我就從五個方面來具體說明:
第一,選擇

經營品牌首先要選擇品牌,有很多百貨店招商部的人,將成熟門店的品牌照抄一遍,想法設法引進來,以為這樣就會成功。
而好的百貨店,一定會審時度勢,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變化,在正確的時間,選擇引入符合特定消費客群的品牌。好的百貨店,也一定是能夠經營已經經營好的成熟品牌,并且可以挖掘出未來能夠經營好的新興品牌。
對于成熟品牌,品牌選擇策略的核心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需要的品牌。而新興品牌的選擇,更考驗百貨店從業者的眼光、膽識和遠見。如果選擇得當,這類品牌會成為未來百貨店業績新的增長點。
做百貨招商的人,要清楚的了解目標品牌在全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市場份額,以及該品牌未來在百貨店中的發展趨勢。在成千上萬的品牌中,明確區分哪些屬于50%的成熟品牌?哪些屬于30%的成長性品牌?而哪些屬于20%的潛力品牌?這樣的百貨店才可以做到差異化。
第二,匹配

匹配比選擇更重要。
品牌放在什么位置?多大面積?和哪個品牌相鄰?哪些品牌對其他品牌有帶動作用?哪些品牌需要“依賴”其他品牌?
為什么有些品牌放在這個位置做20萬,放到那個位置可以做到40萬?為什么擁有同樣的品牌,有的百貨店卻做不出業績?
這就是匹配,百貨店會設置品牌標桿,但是并不是依仗一個品牌或某些品牌,百貨店是要讓所有品牌都達到預期,將品牌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勢能最大化。
品牌與品牌要匹配,品類與品類要匹配,樓面與樓面要匹配,主營與輔營也要匹配。
第三,管理

你以為做到以上兩點就完美了?給你一個銀泰,你還是會輸掉,這里就體現出管理的重要性了。
管什么?管銷售管業績。百貨店完全可以通過經營管理實現品牌業績快速增長。那到底怎么管理?這就很有講究了。
百貨店最常見的品牌管理方式是“看報表”,看品牌業績的同比和增幅。舉例來說,如果這個樓面有10個品牌,A品牌的銷售排名每個月都處于第一的位置,這樣的品牌需要管理么?當然要管,B品牌雖然排名第二,但是銷售增幅高于A品牌。
一個品牌,首先是和同店品牌比,然后和同城競爭對手乃至全國門店專柜做比。百貨店從業者要掌握該品牌在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國的業績和地位,這樣才可以有進一步的比較,通過比較來提升業績。
以銀泰百貨為例,在化妝品品類,我們首選單品管理能力強、品牌形象好的蘭蔻作為重點管理品牌,抓日銷售、月銷售,甚至店慶等節日銷售,業績提升速度非常快。當我們把蘭蔻的業績提升到高位時,引進雅詩蘭黛這樣的品牌也比之前容易多了。
百貨店希望每一個進入百貨店的品牌單品管理都有很高的水準,但品牌之間確存在差異。這個時候,就需要百貨店從業人員督促一些不好的品牌提升管理。新品上得快不快?商品斷檔嚴不嚴重?補貨是否夠及時?通過現場管理,提高品牌單品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第四,溝通。

溝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在百貨店時,很少批評供應商,更多的是鼓勵供應商并向他們學習。通過溝通,使供應商信任、佩服我們,覺得跟著我們管理的店“值”。
當時,我們和供應商互動得很好。我們會設置各種品牌銷售標桿,供應商馬上將這些信息告知其他門店專柜,成都王府井、春熙太平洋、南京金鷹……要他們超過我們的業績。我們就是在這樣共享數據的同時,相互比較,相互學習,然后提升自己。
Finity(菲妮迪),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女裝品牌,但是業績一直沒有爆發。我和我的團隊頻繁與其老板溝通,并和他們一起,在新品、服務方面與同類品牌(寶姿、OTT)找差距。結果,Finity在當年就拿出了漂亮的業績。
{page_break}第五,幫助。

溝通很重要,溝通的結果就是幫助他們實現目標。
記得有一年,百麗要做一場活動,我們雙方對業績有很高的期許。而大家都知道,鞋品對倉庫的需求量非常大。當時倉庫嚴重不足,供應商來找我協調。我立即表態,將我的辦公室和整個樓道讓給他們堆放貨物。最后,問題解決了,業績也超額完成。
OTT是一個單品運作和管理都非常好的女裝品牌,當年,銀泰發掘并引入OTT,在銀泰的支持和OTT的努力下,這個品牌在銀泰起步,一炮打響,走向全國。
因為我們的幫助讓品牌商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業績,他們的積極性就會提高。而做好這些工作后,我們對其他品牌的影響力,其他百貨店的影響力,甚至在整個行業的影響力,就會慢慢遞延出去,使得我們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好百貨店。
要做到這五點,很有挑戰性。選擇品牌,大家都說會做。會做匹配的可能不到30%,做好管理的不到10%,能夠做好溝通和幫助的就更少了。
百貨店經營品牌,品牌經營單品,這是亞洲模式百貨店的運作模式。該模式始發于日本,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的百貨店都采用這樣的模式,我們也一樣。事實證明,從90年代初到現在,輕資產、現金流良好、管理成本低的亞洲模式,讓中國的百貨業得以快速發展。近年,韓國和日本的百貨店在嘗試擴大自營,探索買手制模式。未來怎么樣?且行且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