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雙十一為什么把所有寶貝都下架?
阿里1207億在這一串串驚人的數據后面,各位看官有沒有發現,優衣庫又出來搞事情!!!
保持著一貫低調的優衣庫在雙11期間大張旗鼓的宣誓其戰略重點——“新零售體驗經濟”。在去年多個類目冠軍優衣庫眼中,新零售體驗經濟是通過線上線下同步優惠、線上下單門店提貨等方式,給消費者帶來“升級的購物體驗”,同時優衣庫還推出了部分商品“網上下單,24小時門店速提”,如消費者在門店消費也可獲得多重價格優惠。優衣庫在雙十一只進行了一半就宣告所有商品已經售罄,提前退出來了雙十一。

然而即便這樣,優衣庫還是以遙遙領先的優勢占據了雙十一天貓多個類目銷售冠軍,進入了雙十一銷售“億元俱樂部”。是真的所有寶貝都拍完了?還是備貨不足,超出了庫存數?還是訂單量太大,處理不過來,所以全部下架?還是要和天貓搞事情?
首先,優衣庫確實是有賣的。庫存數量為線上雙十一只安排了那么多。賣完就拉到。
說明什么?人家全國線下門店那么多,門店還得吃飯啊??聪旅娴膱D片,優衣庫門店人滿為患,說到底人家線下門店才是雙十一的重頭戲!

第二:事件營銷。通過這個事情炒作,鼓勵各位都去線下購買。
那回過頭來我們再仔細想想這個事情。其他品牌為什么都是拼了命在雙十一當天充交易額?而優衣庫逆向思維,雙十一當天線上庫存限額,單純倒流。除了說作為營銷策略炒作一把之外,最重要的是還是要留給線下一定空間。雙11這么大的活動不參與進去是肯定不行的。
優衣庫線下全國門店那么多。如果網上可勁的賣,價格那么便宜,那雙11這一個月線下門店起碼一個星期不用開張了。這么多門店這么多開支結果線上那幾個億銷售額全給吃了。線下門店吃什么? 每個門店財務都是獨立的。 意思說公司賺錢了,線下門店全虧錢了。這樣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而且長期來看。就會把顧客購物習慣給改變,都等著節假日打折,那線下還怎么玩?什么狗屁購物場景都不如打折促銷來時短平快!說到底這是公司整個戰略層面的問題,說明優衣庫還是以線下銷售為主,電商只不過是輔助,打打助攻而已。這也說明一個公司對當前電商和整個公司銷售方向的一個改變。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卻被優衣庫秀了一臉。

傳統企業轉型這只是一個起點,很快會有大量商家效仿跟進。為什么敢這么說?因為線下生意不好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除去大環境影響之外,電商的崛起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知名品牌大家都比較放心。去旗艦店直接下單省的出門逛街拎著大包小包,像北上廣開車你堵吧,公交地鐵你覺得擠吧,11路還不累死你! 長此以往很直觀的問題就是門店的生意越來越差,國內外很多知名運動品牌都是線下門店起來的。期間各種原因中國的電商迅猛發展可以說蠶食了很多線下門店的生意,但是反過來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 線上銷售開店營銷的成本并不低,反而線下銷售優勢在凸顯。比如 OPPO和小米對比?,F在小米就是沒有線下做支撐已經走下坡了?,F在正在想辦法開線下門店。 反而 OPPO、vivo、 華為等一直堅守線下渠道,反而活的岳來越滋潤。
所以現在雖然電商起來了不是說線下門店就不能活下去了。 所以我覺得線下門店依然是有很多優勢的。所以我才敢大膽預測,這個方式會越來越多的被跟進。只要是有連鎖店的都會盡量將顧客回流引導到線下門店去。而不是一味的靠電商來去做這個公司。 因為目前為止全球企業來說。沒有一家公司是靠網上開店做成大企業的。到頭來,線上只能造就像阿里巴巴、亞馬遜、京東這樣的寡頭企業。 而在電商平臺來說除了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這樣的做成了大企業,在上面開店賣貨的有哪一家可以到他們的體量?
別跟我說XX雙11賣了多少億,一年多少億,和線下全國布網的門店的大企業來說,九牛一毛而已。所以我看到的將來是:大企業回過頭去開網店拓展銷量知名度等輔助措施。銷量依然靠門店去維持,而且目前我們熟知的“淘品牌”都在積極拓展線下門店。比如林氏木業,三只松鼠等。
所以,如果傳統企業只顧在線上完成年度銷售業績,那么很容易造成線下。這樣就會導致惡性循環,線下沒生意,沒人愿意開店。 不開店品牌知名度慢慢下滑。 好不容易做起來的知名度顧客都可能丟失。最終勢必是死路一條。電商興起是可以算作是消費升級的一次突圍,中國的產能過剩是對電商平臺產生流量依賴的根源所在,這也給了電商企業足夠多的話語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