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版服飾消費驚人 韓流由誰制造?
在中國赴韓國尋找商機的品牌商、代理商中,首次踏上赴韓采購之旅的總是滿懷期待。但在本次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流通分會訪韓代表團中,已經有幾家并不是第一次來了。
細看他們的簽證,發現其實已經是“多次往返”的商務簽證了。吸引他們如此“多次往返”的秘密在哪里?
“韓流”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在眾多購物網站和店鋪門楣上,“韓版”、“韓國代購”已經是一個很誘人的招牌。韓版風格的服裝也已經擁有一個龐大的、相當引人關注的消費群。
他們當中,以80后、90后的年輕消費者忠實度最高,同時,30~40歲的職業女性在韓版服飾上的消費能力也相當驚人。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的消費市場,這早已不是秘密。
相對于以上東部城市,中部、西南部地區引進韓國服裝品牌較晚。以中西部市場商戶、代理商為主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流通分會赴韓采購團,在為期6天零距離地感受韓國的面料和流行服裝之后,更加充分了解了韓國時尚流行元素和首爾這個迅速崛起的時尚之都的魅力。
面料流行趨勢:比歐洲晚一季,于中國恰恰好
獨特的面料應用示范都以成衣形式展出。
純植物印染工藝展示。
成都大成市場總經理陳穎(右三)、副總經理楊萬廷(左一)和經營商戶
在“韓國國際紡織展”上,韓國的亞麻面料、近年興起的功能性面料、化纖工藝和先進的印染設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流行趨勢展臺上,新一季的自然色系趨勢愈發引人關注。
北京薇妮娜絲服裝有限公司服裝設計師丁思超、周兆位表示:來韓國看面料、選面料,是他們公司每年兩次的“必修課”。因為是做高端品牌產品,因此,面料選擇一直是其公司高度關注的環節。在其他國際性面料展會上,他們也都會去看。但來韓國,看的價值不同:韓國公司展示的面料當季應用價值更高。一般來講,歐洲展會上發布的面料流行趨勢,會提前兩年,相當于三至四季,而韓國面料企業的潮流趨勢,一般只提前一年,于當季備貨的中國服裝生產企業選樣正合其時。{page_break}
珠江國際紡織城首次率中國企業組團參加韓國國際紡織展。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展位上將面料制作成成衣進行展示,有的將韓國盛行的亞麻做成茶葉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與此相比,中國參展商展出的產品還只是一幅幅的面料樣塊,直觀效果弱了很多。
天然亞麻制作的茶葉安神醒腦。
首爾東大門:流行時尚策源地
首爾東大門市場,不僅是獨具風情的旅游觀光景點,更是韓國人乃至很多周邊國家旅游者和生意人心目中的購物天堂。這里聚集了約30多家商場、3萬多個商店以及5萬多家生產加工企業。
首爾東大門
半徑一公里的范圍內,從面料輔料、生產加工、設計打樣、批發零售、物流配送等相關功能一應俱全。優秀的服裝開發能力、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采用快速反應系統最短時間交貨、合理的價格等都是這一地區的經營特點
首爾時裝中心是韓國首爾在東大門地區特設的政府管理機構。在這里,市場管理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但是對創意文化的引導和服務,卻是其第一要務。{page_break}
在這里,政府資助的時裝設計師培養計劃、面向全體從業者的相關培訓都已開展多年。U:US市場的四層,就是培訓總部基地。同時,與創意時尚相關的一切文化在這里都可以找到知音,甚至動漫產業,也是中心力推的項目之一。韓國流行時尚文化解讀、影視劇傳播的大眾審美風潮,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印證。也正是有這些內在的核心動力,讓夜晚營業時的東大門更加不同凡響,甚至成為亞洲地區舉足輕重的流行時尚策源地。
“東大門時裝節-首爾時尚出口交易會”一為促進貿易,更為推出新的設計師和設計品牌,也是首爾時裝中心連續4年投入較精力和資本操作的項目。每年都會邀請大批國外采購商到現場采購。該中心總監樸燦榮介紹說:本次時裝節上,53個品牌參加對接展示,其中有11個品牌是他們的創意基地培養的設計師作品。他們的創意服務已經見到成果。
中國采購商:強大信心引“韓流”入境
代表團中,云紡商業區、成都大成市場此次都各自帶領了近20家代理商赴韓考察。他們中大多屬于品牌全國總代、區域級代理商或省級總代,銷量在同品牌全國代理商中名列前茅。由于有的商戶已經公司化經營,正謀求更大的發展。此次赴韓希望能找到更好、更有發展的品牌洽談代理業務。
9月2日晚,大家期待已久的東大門市場參觀活動開始后,由翻譯人員帶領各組流通分會的參觀代表前往U:US、AMM、第一平和市場等五個以服裝批發為主的市場參觀。
云紡商業區女裝代理商黃先生在認真觀看了展會上亮相的53個東大門本地品牌后,對其中的三、四個品牌頗有興趣,留下了相關資料和聯系方式,有待回國后進一步的溝通。
然而,懷著滿腔熱情來參觀的各個區域的市場和商戶卻也有些困惑。成都大成市場的商戶在市場里迅速淘到了近年流行的打底褲,但與國內不同的是,韓國商戶的批發概念中,批貨10條與50條或長期訂單在價格上沒有多大差別,與國產服裝相比,韓國同類品種雖然樣式新穎,但價格偏高,拿到國內銷售利潤太低。
云紡商業區從事內衣和女裝代理的商戶反應,韓國服裝的款式和版型不適合當地的風格。
韓國的服裝品牌經營者一般不理解中國的代理商概念,此行中我們記不清跟多少人解釋了多少次中國的品牌代理概念,但是最后的溝通結果還是一樣的,“你們想要什么價格的衣服,一次能拿多少貨?”在他們看來這才是最實在的。
來自專業市場的代表了解到,中、韓貿易習慣的不同,作為市場為商戶介紹可代理的品牌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希望通過流通分會與首爾時裝中心合作,降低這種風險。來自黑龍江大世界馬華商貿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杜景思說:“希望協會和首爾時裝中心方面能夠推薦信得過的企業給我們,由雙方機構來為推薦的企業擔保,減少合作中的糾紛和不必要的環節,增強雙方的信任度,使雙方能夠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合作。”
因此,可以說,商務需求、中韓雙方的合作意向是實實在在的。市場管理機構也可以作為第三方信用保證助力雙方企業合作。在雙方行業機構已經達成了緊密交流與合作的共識的基礎上,中國市場對成功引入“韓流”的信心大大增強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