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馬仕遇上“郭美美” 炫富背后的銷量
消費奢侈品,該清醒清醒
郭美美拿什么來炫富?想必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每張照片里必定出鏡的限量包是真的,不過這已經無法遏制愛馬仕因為她,越發地為更多人所知。甚至有人調侃,不如把愛馬仕改名為“郭美美包”。
據經濟之聲報道,郭美美用愛馬仕皮包炫富之后,愛馬仕銷售量上升7%。在銷量上升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罵名”也被戴到了愛馬仕頭上,比如炫富工具,比如賄賂工具。當愛馬仕遭遇了橫空出世的郭美美,究竟該喜還是該憂?
愛馬仕成最佳炫富工具
罵名之下銷量反而攀升
在郭美美事件以前,或許有很多人知道LV,但他們不一定知道比LV更高端的愛馬仕。尤其在一些二三線城市,因為愛馬仕目前只在一線城市布點,對它有所了解的人更是有限。但是自從郭美美拿愛馬仕來炫富,愛馬仕就隨著郭美美事件,通過各種媒體傳到了這些二三線城市。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陽坤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近三個月對愛馬仕銷售量監控,他們發現,郭美美事件后,愛馬仕銷售量上升了7%—10%。與此同時,愛馬仕消費者群體也發生了一些動態變化。首先,新消費者明顯增多,增長了40%左右。而且以前的愛馬仕消費者大多來自一線城市,而現在,新消費者大多來自二三線那些沒有愛馬仕門店的城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因為郭美美,愛馬仕省下了不少在二三線城市的公關費用。如此明顯的銷售拉升,對于愛馬仕,或許算得上是“意外之喜”。
不過俗話說得好,“福兮,禍之所依”。跟著郭美美一起來的,除了銷量的提升,還有各種很難抹去的標簽。前不久,主持人芮成鋼在微博上發起了一項名為“十大惡俗奢侈品牌排名”的評選,愛馬仕就榜上有名。芮成鋼稱:“這些牌子都是最具有炫富功效的代表作品”。
因為炫富事件為更多人所知的愛馬仕,同時也被貼上了為富不仁的標簽。愛馬仕成為很多人心目當中代表著暴發戶、代表著愛慕虛榮的典型品牌。
歐陽坤認為,這次炫富事件其實把愛馬仕背后的文化價值品牌價值都淡化了。愛馬仕的最高端消費者,很有可能在使用愛馬仕的時候會聯想到“郭美美事件”,這將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
中國人在境外消費
奢侈品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與愛馬仕的喜憂參半相對應的,是中國人對于奢侈品的愛恨交加。不斷地有人罵這些奢侈品是虛榮是炫富,但是不斷地也有人愿意花大價錢炫一把。而此番愛馬仕事件,也只是中國人消費奢侈品的冰山一角。
在國內,海南三亞免稅店剛開張的第一天,早上10點開門,不到一個小時,所有的化妝品被哄搶一空,引得媒體驚呼“免稅如免費”。在國外,幾乎每天每家LV店外面總能看到大批中國人排隊的場景,因為好多國外奢侈品旗艦店都有憑護照購買一件商品的規定,這些人還常常拜托當地華人幫忙買奢侈品。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了在法國、意大利、英國主要區域奢侈品商業的消費數據,發現中國人累計消費了近500億美元,中國人在境外消費奢侈品已成世界第一。
多數人買奢侈品
只是為炫耀財富
和火速增長的奢侈品消費勢頭不匹配的,是中國人對于奢侈品的理解。歐陽坤認為,在很多消費奢侈品的中國人眼里,奢侈品是具有社會財富地位顯示功能的。這種功能,很多時候是通過夸張的LOGO來展示。
歐陽坤說:“明明是很年輕的女孩子,根本不適合背某種名牌包,但是為了手袋上品牌的標志,就穿著一身休閑裝,胡亂搭一款本來應該陪晚禮物的包。”“中國人很多奧秘不是奢侈品的設計和理念,而是奢侈品牌本身。這也是為什么印有醒目品牌LOGO標志的奢侈品會大量出現在中國。”
在營銷與消費者研究專家保羅·赫斯本看來這種“拜物教義”導致了“人們不用再擔心自己的出身,只要賺到足夠多的錢,就能成功上位,贏得尊重。”
為了彰顯自己在一個較高的“階層”,海內外瘋搶LV的中國消費者大多帶有這樣“為了面子”的意味。這也使得中國人奢侈品消費支出比例過大,約為20%,而西方國家這一比例通常不超過4%。
正是這種對于奢侈品的畸形理解,越發刺激了更多中低收入人群對于奢侈品的詬罵和渴望。一位名叫姚樂的年輕人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什么時候我也能開個奔馳,戴塊真的勞力士,穿幾萬塊一身的西服,看誰還敢給我白眼……”在姚樂看來,有了這一身大牌的全副武裝,他仿佛就可以開啟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姚樂渴望擺脫“窮酸”,獲得“尊敬”。而在他看來,“奔馳、勞力士、幾萬塊的西服”之類的奢侈品就是有錢人最基本的裝備和標志。雖然姚樂現在每月的工資只有3000多元,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一夜暴富”,這個連Versace(范思哲)都念不對的年輕人,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郭美美。因為他也需要通過彰顯財富來獲得別人的肯定。
事實上,如今中國的城鎮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只有兩萬元左右,對于大多數家庭而言,一年的收入尚不足以買一個奢侈品的手袋。在整個社會為奢侈品而瘋狂的時候,我們應該越發清醒地反思:“在追逐精致生活的夢想中,千萬不要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