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靠什么熠熠生輝
2011年9月9日,雙星舉辦輝煌90周年大慶。在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雙星在中國國有3000家制鞋企業中可謂一枝獨秀:1987年受表彰的中國首屆優秀企業家中,目前仍活躍在國企改革前沿陣地的唯有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記者在大慶前夕走進雙星,力求捕捉、探究其發展奧秘。
走進該集團,進入服裝、機械等產業車間、生產線,映入眼簾的是“天天都是五八年”熱火朝天的崗位競賽場面。談及企業成功的秘訣,汪海豪爽地說:“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我只是做好管人的工作,管人最重要的是用文化來管,管人的靈魂。”
凝聚“人心”
雙星積極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用傳統的民族精神來教育員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活力,更有成效。
雙星人提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優秀的,越是最好的”,提出了“要創出中國人自己的管理理論”,并總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雙星九九管理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后,把雙星的管理理論編寫為《雙星之光》一書,向全國進行推廣。此后,他們運用中國的象形文字,對雙星管理經驗進行高度總結和提煉,推出了一套與西方“MBA”相對應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ABW”理論。勇爭第一的“A”,弘揚創新精神的“B”,搏擊市場締造名牌的“W”,汪海的“ABW”理論為創造民族品牌提供了借鑒,被譽為對中國企業經營極具指導意義的“中國特色企業發展哲學”;總結了“軟橡膠硬管理、硬機械細管理、小商品摳管理”的制造加工業管理理論,這些雙星特色的管理新理論,成為做大做強雙星品牌的重要思想基礎。
早在創業初期,雙星就提出“愛廠、求實、拼搏、興利、開拓、前進”、“創名牌是市場經濟中最大的政治,是最好的愛國主義”、“名牌是雙星人的金飯碗”、“名牌是市場經濟中的原子彈”等文化理念。這些文化理念成為統一員工思想的行動指南。
雙星人還提出了“樹立民族志氣,弘揚民族精神,創造民族品牌”的發展理念和目標,凝聚了人心。
而今,面對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嚴峻形勢,雙星及時開展了“企業給我幸福生活,我為企業奉獻什么”、“青春在雙星閃光”等大討論教育活動,破除了創新的神秘感,改變了“創新與己無關”的舊意識。在雙星,即使一個操作工對操作法有一點點改進,也會受到鼓勵,用這個操作工的名字命名操作法。雙星人實現了“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操作工三位一體”的全員創新,發動了一場商戰中創新的人民戰爭,使許多過去根本不敢想的事,變成了現實。每年,雙星各部門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都達到幾千條,為企業創造上億元的經濟效益,出現了“全員創新、全過程創新、全方位創新”的新現象,涌現出眾多“80后”、“90后”先進典型,他們用激情和青春創造了新技術、新工藝,做出了高品質產品,為增創效益做出了積極貢獻。
彰顯“人情”
人本管理、親情化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特別是近年來,在全國“用工荒”的大環境下,雙星注重抓好親情化管理,積極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創造了溫馨、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很好地解決了制約制造加工業發展中人力資源緊張的矛盾。
改革開放以來,雙星人率先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計劃經濟的招工制度,并提出了“雙星沒有農民工”、進入雙星都是“雙星人”的口號;打破了干部與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競爭上崗的用人制度。
雙星各單位都通過加強親情化管理,起到了教育人、激勵人、凝聚人的有效作用。如雙星鞋業工業園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為員工建起了第二棟帶有地暖、配套設施齊全的公寓大樓。各單位還開展不同形式的籃球、乒乓球、書法繪畫、演講等比賽活動,豐富了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現在,工廠在招工方面很大一部分是靠“親友帶”,車間涌現出夫妻、姐妹、兄弟、親朋、同學、鄰居、老鄉等眾多“親情崗”,僅雙星鞋業工業園一個廠有親情關系的骨干員工就有400多人,占到總人數的30%,成為生產一線的主力軍。
雙星用親情化管理,使員工對企業產生了家的歸屬感,做到了“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久”,有效穩定了員工隊伍。
培育“人德”
“繼承傳統優秀的,吸收外來先進的,創造自己特色的”,是雙星集團進行思想文化創新的宗旨,30多年來,正是靠這個宗旨,雙星創出了一套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和獨特的雙星企業文化。
多年來,在國企中,“干好質量就是為人民服務,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等傳統教育理念已經變成了口號,雙星最早運用佛文化管理企業,提出了“干好產品質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積德”、“質量等于人品、質量等于道德、質量等于良心”。這種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用于企業管理的求實態度得到了員工的認可,1995年,汪海在新加坡做了“把中華民族傳統的佛文化用于企業管理”的演講,受到高度評價。
雙星運用道德文化,將產品質量上升到人品和道德高度來看待,用“產量是錢,質量是命,雙星人要錢更要命”等質量理念教育員工,堅持“質量一票否決權”,堅持“獎下罰上、質量倒推法、質量買單制”,做到內部承包股份制先包質量,用創新提質量,用練絕活干好質量,把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雙星的每個車間都能看到機臺旁邊懸掛著“誠信區”和“待檢區”,建立起了老鄉機臺、戰友機臺、兄弟機臺、“80后”與“90后”機臺、夫妻機臺,掀起了比團結、比技能、比奉獻的競賽活動熱潮。雙星魯中公司以出口鞋的高標準來帶動內銷鞋提質量,努力打造精品車間、精品線。
正是不斷抓好誠信道德文化教育,促進了雙星名牌質量穩步提高。
融入“機制”
上世紀80年代初,雙星就提出“用好錢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經營人員獎車、獎房子。為進一步調活機制,雙星根據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人力資源的高成本時期,必須加大生產管理機制創新的實際,將鄧小平提出的“農村承包責任制”移植到工廠,實行“廠幣運作”、“家庭消費式管理”、“內部承包股份制”,堅持文化、制度、管理和操作人“四位一體”的管理方法,形成了員工“四自一包”(自己管、自己算、自己減、自己降)的承包管理新方法,將人力資源和設備緊緊捆綁在一起,員工從過去的“恨設備”變成“愛設備”,把設備當作自己的戰友和伙伴來對待,實現了“人與設備”的和諧,把企業和領導當成自己發財致富的依靠,增強了對企業的感情。置身于雙星生產一線,無論是鞋服、輪胎、機械還是印刷包裝車間,創新熱情處處可見。這種內部市場化承包管理新機制,把雙星市場競爭力提高到了新水平。
鍛造“模式”
將雙星文化、雙星精神植入企業,以此來統一員工的思想,重鑄企業靈魂,以企業文化這一無形資產去盤活有形資產是雙星吸收合并新企業的重要一招。
目前雙星已形成跨國界、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但無論在哪個生產廠,你都會看到統一的管理模式,雙星的管理模式已經貫徹到生產經營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廠區、車間文化氛圍的營造,還是職工精神面貌的變化,人們都能夠感覺到鮮明的雙星氣息。
雙星的實踐說明,新文化是商戰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創新企業文化要付諸艱辛的實踐,企業家結合實際,不斷創造適應企業發展的新文化、新理論,并和市場競爭結合起來,和深化管理結合起來,這樣的文化才有生命力,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