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是中國高端服裝市場的細分
呂燕為自創品牌Comme Moi 2015秋冬系列拍攝的廣告照
帶著貼身的發型師和化妝師,呂燕踏進連卡佛為她安排的采訪室。她臉上化著精致的淡妝,齊肩的黑發被吹得一絲不茍,身邊的造型團隊能保證她一整天都以這樣神采奕奕的姿態出現。如果不是因為她穿著自創品牌Comme Moi 2016春夏系列的白色釘珠套裙,而我們約好要聊的是Comme Moi,她更像一個明星。
呂燕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國際超模。她具有審美爭議的東方面孔,加之她多次在國際時裝周為一線大牌走秀的經歷,她可能是中國最早成名的超模之一。
但模特難以成為一個終身職業,無論曾經多么成功,這終究是個靠青春臉孔吃飯的行業。于是在2013年,呂燕創辦服裝品牌Comme Moi。

Comme Moi 2014秋冬廣告圖,呂燕擔任硬照模特
時機是中國高端服裝市場的細分。
“奢侈品的銷售都在往后退,但中國市場很大,必然有一個分層,而分出來的這部分人都干嘛呢?就來買中國設計師的設計。因為我的模特經驗,我的人緣和資源都是在十幾年收集的。做品牌和模特經歷是相輔相成的,也可以說水到渠成。”呂燕對界面新聞說。
而時裝評論人唐霜是最早看到Comme Moi雛形的人之一。
“說老實話,不可避免地,我會預設這又是一個模特轉型設計師來做設計的例子,但當我第一次看到她的設計,我發現了一些不太一樣的東西,”唐霜告訴界面記者,“盡管當時還只有10款設計,但我在Comme Moi身上看到了成熟商業品牌開始時候的樣子,能看到成套的品牌發展思路以及對產品的規劃?!?/p>

Comme Moi 2015秋冬系列廣告照,右邊模特為呂燕
呂燕和我們之前采訪過的許多海歸學院派設計師很不一樣。她沒有經過有關設計、制版、面料的系統學習。但是,她卻比初出茅廬的設計專業畢業生有更豐富的商業經驗——做模特的那些年,她接觸過許多一線奢侈品牌設計師、時裝編輯和零售商,這反倒讓她對做設計和做品牌有了更為實際和精細的計劃。
{page_break}最直接的表現是呂燕為Comme Moi確定了一個輕奢品牌的定位,并圍繞這個定位規劃了產品線,制定了零售價。
從Comme Moi的產品線看,成衣設計普遍不夸張,是在經典款式的基礎上進行廓形改良,或加入當季流行細節元素,面料考究,可穿性高。而看售價,其秋冬系列有兩千多元的上衣,也有八千多元的羊毛長大衣、羽絨衣;春夏系列的襯衫、T恤多在三千元上下,部分連衣裙售價則可超四千元。總的來說,品牌定價走中間路線,介于中檔商業品牌與一線品牌之間。
“我去過很多店和商場里看,對市面上的品牌和價格都做了了解和對比,再根據自己的喜好,最后確定了品牌的定位。”呂燕說,“現在我的客群是25-35歲,對社會有認知,對時尚有主見的大女人。她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買奢侈品的,懂面料,知道什么是好東西,知道為什么有些產品價格會貴?!?/p>

Comme Moi 2016春夏系列宣傳圖,呂燕未在該季宣傳圖中出鏡
Comme Moi的產品和定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國品牌Sandro和Maje。后述兩個品牌同樣巧妙把握了奢侈大牌與快時尚品牌間的空檔,用有設計感又實用的產品打開市場。成立于1984年的Sandro現已在全球擁有300家專賣店,而1998年開業的Maje則只用了8年時間就在全球各地開出150家門店。
而在中國,介于快時尚和奢侈品牌之間的市場才出現不久,但顧客的成長速度往往讓人出乎意料。
“這一類品牌在現在的中國市場也是很缺失的,現在中國的商業品牌營業額高,品牌價值卻不高,產品和整體形象的穩定度都還有待打磨。但消費者已經有了更嚴格的審美標準,他們亟需一些帶有新鮮理念的品牌出現?!碧扑f。

法國品牌Maje 2016春夏廣告圖

法國品牌Sandro2016春夏廣告圖
注意到這塊市場空缺的當然不止呂燕的Comme Moi。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國際一線品牌的副線、國外的輕奢品牌——前文提到的Sandro、Maje所在的SMCP SAS集團在被中國山東如意集團收購后也即將在天貓開店——都想要填補這塊市場空白。
但呂燕在這波競爭中有不可小覷的實力。
呂燕在做模特時積累下了豐富的資源,這些對品牌推廣、早期渠道拓寬、生產開發都提供助力:Comme Moi成立至今,在國內外大小媒體曝光頻繁,明星藝人捧場不斷;銷售渠道在拓展早期就已能同時覆蓋包括連卡佛、棟梁等在內的6家品牌集合店和買手店,其中連卡佛還是在Comme Moi成立后的第三季(2015春夏)就開始買款;更關鍵的是,品牌還有一位有梭織工廠背景的合作伙伴,該梭織工廠為Comme Moi提供了近60%的產品。
{page_break}
Comme Moi上海新樂路店

Comme Moi上海新樂路店店內空景圖
到目前為止,買手店仍然是Comme Moi的主要銷售渠道,僅有的兩家獨立店一家在上海新樂路,另一家則剛剛在上海久光百貨內開業。但是在呂燕的規劃中,Comme Moi的未來在百貨公司里,它最終要成為一個以獨立門店為主要渠道的品牌。
“我們還沒有真正進入到零售系統里面。我開了一家直營店,說句心里話,街邊店我想開就開,不想開就不開了,那不是真正的銷售體系。我覺得沒有10家店以上,進入百貨公司里,你不敢說你自己是一個成熟的品牌,”呂燕說,“你要從頭到尾,供貨期、上貨波段、質保質檢、商場促銷活動、客戶投訴等等方方面面經受住考驗,應付了這個體系里的各種游戲規則。”
呂燕計劃中的“10家”店指的全是獨立門店。按照她的規劃,獨立門店的增加將伴隨合作買手店的減少,“最后Comme Moi只會和品質好的買手店合作一些膠囊系列”,從而讓品牌店和買手店在商品和形象上都做個區隔。

攝影師陳曼為Comme Moi 2015春夏系列拍攝的廣告照,模特是品牌創始人呂燕。也是從這一季開始,品牌集成店連卡佛開始向Comme Moi買款
Comme Moi要大規模入駐百貨的規劃也許會遭到一些質疑——年輕一代的顧客對逛百貨公司的興趣遠不如父母輩,如果講究穿著又有購買力,他們更愿意逛買手店或是通過網購來購買服裝。
百貨公司也知道自己正被年輕顧客急速拋棄,百貨需要對抗老化。
“傳統百貨業現在不被年輕人消費群體認可,隨著老一代消費者老去,轉型是必須要發生的,這時候吸引像Comme Moi這樣能被年輕人理解和接受的新品牌進入,既有助于他們完成自我的轉型,也有助于普通消費者對小眾品牌的形成認知。”唐霜補充說。

Comme Moi 2016春夏系列宣傳圖
呂燕為Comme Moi選擇了一條介于設計師品牌和商業品牌之間的路。假如品牌定位、產品組合和銷售渠道都是對的,那么接下來她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自身架構追上品牌發展的速度。
目前, Comme Moi的團隊有24人,分別負責設計、樣衣制作、制版、市場、財務、人事、公關等等工作,“一個人恨不得當三個人用”。而呂燕在Comme Moi的角色更像是一位統籌者——她不畫圖,她把想法和感覺和其余的23位團隊成員分享,設計大概只占用她20%的時間;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管理上,包括如何看報表,如何開店。
“團隊太小了?!眳窝嘣诓稍L中不止一次說了這句話,其中一次是她談到品牌在北方銷售比南方更好,現在卻無精力為南方市場專門設計針對性產品時,“但肯定是要慢慢擴大的,只是太過于擴張我們壓力也大,畢竟團隊也還不成熟,我怕不好管理?!?/p>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